资料:陕西省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陕西省2009年政府工作报告

2009年01月13日 16:15   来源:陕西日报   


    以做大做强文化产业为突破,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抓住法门寺文化景区新建项目开放、华山景区提升改造、黄帝陵文化园区建设和陕南三大自然景区初具规模的机遇,进一步加大推介力度,努力巩固境外旅游,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力争旅游总收入保持较快增长。以曲江新区为重点,加强文化产业示范区和示范基地建设。成立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加大文化资源市场化运作力度。开发建设西安文艺路演艺一条街,打造特色文化产品展示平台。运用现代理念和手段,积极开发陕西文化内涵与时代特色相统一的影视、动漫游戏、网络出版和文化博览产品,力争更多精品力作问世,实现文化产业发展新突破。鼓励各市策划组织各种形式的展会,鼓励有条件的县办好具有地方特色的节会,吸引更多展会在我省举办,带动会展经济持续增长。重点办好第三届欧亚经济论坛及中亚博览会,继续办好西洽会和农高会,加快2011年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园址建设和各项筹备工作进度。抓住国家批准设立西安保税物流中心的机遇,进一步完善全省物流业和交通运输业发展规划,加快建设西安国际港务区、咸阳空港产业园和宝鸡陈仓物流园区,年内建成西安集装箱铁路中心站,带动运输、仓储、包装、销售一体化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物流集散中心。继续推进浐灞金融商务区建设,积极吸引国内外金融机构来陕设立总分支机构,进一步健全地方金融体系,使金融业尽快成为我省的重要产业。

    继续按照产业发展集群化、集群发展园区化的思路,提升园区功能和产业集中度。认真落实有关扶持政策,支持西安高新区加快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推动杨凌示范区在研究一流成果上下功夫、加快产业发展上求突破、加大示范推广上见成效。鼓励和支持宝鸡高新区、西安经开区二次创业。加快建设阎良航空基地、民用航天基地和兵器工业基地,引导省级开发区和其他工业园区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体制机制,健全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聚集生产要素的作用。积极鼓励大企业、大集团进入园区发展,加快培育20个产业集群,力争将航空、汽车、输变电设备、石化和煤及煤化工5个集群建成国内一流的产业集群。今年销售收入过十亿元的企业达到60个、百亿元的企业达到10个。

    加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力度,进一步增强区域发展的协调性。统筹兼顾,抓住关键,集中力量支持重点板块,促进三大区域协调发展。

    以实施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规划为契机,支持关中率先发展。尽快启动关中城际铁路网前期工作,加快完善城镇道路体系,形成航空、铁路、公路有机结合的交通网络,提高通达能力。加快建设关中城市群,充分发挥西安的龙头作用,支持咸阳沣渭、泾渭新区建设,加快西咸一体化进程,支持宝鸡继续扩大城市规模,争取铜川列入国家资源型城市转型试点,支持渭南向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支持杨凌进一步改善基础条件。搞好大中城市的城中村改造。继续推进“一线两带”建设,以科技园区为载体,壮大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和以奶业、设施蔬菜为重点的强势农业,构筑关中率先发展新优势。

    以加快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为重点,继续推动陕北跨越发展。根据国家能源战略和我省产业布局,依托重点工业园区,做大做强煤炭、电力、油气和化工四大产业,抓紧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能源化工基地。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和红色旅游,优化产业结构。支持榆林、延安适度拉大主城区骨架,完善以水资源为基础的配套功能,加快小城市和重点镇建设,发展综合交通体系,提高城镇化水平。落实促进榆林跨越发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延安建设进一步提升发展水平的大项目。加强陕北环境容量研究,搞好生态环境建设,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进一步提升陕南与周边经济区的融合度。加快陕南地区铁路、机场、高速公路和干线公路、乡村公路建设,加强陕南与关中、成渝和江汉地区的经济联系。省财政继续安排2.5亿元专项资金,充分利用汉丹江流域28个县全部纳入国家南水北调生态补偿专项转移支付范围的有利条件,加大项目建设力度,支持陕南搞好城镇化建设、培植主导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安康在月河川道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实验区。在大力开发生态旅游、有机食品、生物医药等绿色产业的基础上,支持陕南发展清洁能源,进行矿产资源规模化开采和深度加工,建设新型材料加工和制造基地,为突破发展培育新的增长点。

    采取综合措施,有效扩大消费需求。努力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以拓展农村消费市场和促进消费结构升级为重点,进一步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是提高居民收入特别是农民和城乡低收入群体的收入。继续实行农民收入、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优抚对象的抚恤与生活补助标准“四个提高”。在实施农民收入增收工程,扩大其经营性收入比重的同时,全面落实中央的各项惠农补贴政策,结合实际适当扩大范围,提高农民的转移性收入,并积极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有效形式。将城市低保人均月补助水平提高30元,农村低保最低限定标准由人均每年693元提高到785元,五保户供养最低限定标准由每人每年1640元提高到1856元。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并向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退休科技人员、建国前参加工作的老工人、原工商业者等适当倾斜。提高在乡老复员军人、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等农村优抚对象和老党员的补助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适时增加生活困难群众的补助。

    二是在扩大传统消费的同时大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拓展新的消费领域。积极支持商贸流通、餐饮服务业发展,大力开发社区商业、物业、家政等服务性消费,不断发展汽车等大宗消费。采取综合措施,扶持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稳定扩大住房消费。围绕节假日调整和群众的新需求,培育休闲、健身、娱乐、保健等消费热点。针对群众就业和提高自身素质的需要,积极推进社会性技能培训和继续教育消费。开发多种文化产品,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消费需求。以西安与台湾的直航开通为契机,搞好促销活动,吸引更多台湾游客来陕观光。

    三是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加强城乡消费设施建设,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特许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推动电子商务广泛应用,不断健全消费服务体系。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双百市场”建设,提升县域商贸流通业的规模和水平。利用中省财政投入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资物流配送网点和农村“新网工程”建设。选择10个扩权县,启动集贸市场改造工程,在大宗特色农产品主产区建成10个大型超市直采基地。实施“县超工程”,力争三年内在每个县城修建一家中型超市,其中年内建成30家。结合“家电下乡”活动,3年内在每个县建成一个家电连锁配送企业。

    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今年是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任务的关键年,必须把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抓紧抓好。

    强力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严格控制新上“两高一资”项目,加大“上大压小”力度,淘汰水泥、焦化、钢铁等行业落后产能870万吨,全面完成年度发电机组脱硫设施建设任务,削减二氧化硫4万吨。一手抓200个能耗大户,一手抓中小企业,以钢铁、建材、石油石化、电力、有色等5个行业为重点,推广节能技术和工艺,实现节能130万吨标准煤。大力推进公共机构的节能,积极发展太阳能、地热等清洁再生能源。普及农业节水技术,改造城市供水管网,节约生产生活用水。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和耕地保护制度,从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继续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存量挖潜改造工程,加大农村“空心村”治理和土地整理力度,形成节约集约用地新机制。

    继续加强秦岭、渭河和汉丹江流域以及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等重点区域的治理。建设秦岭国家植物园和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搞好水源地、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全面启动渭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在流域内所有县级以上城市建成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使设区市城区和县城的污水处理率达到50%,干支流污染浓度下降10%以上。开工建设总长500多公里的渭河“绿色长廊”工程,加快改善流域的生态环境。开工建设陕北全部县城的污水处理厂、垃圾处理设施和陕南半数以上县的污水处理厂,建成汉中危险废物处置中心。继续实施黄河水保生态、长江流域水土保持、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建设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大力开展全民植树造林活动,全面实施重点区域绿化工程,继续治理农村面源污染,加强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新增造林460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500平方公里。以“气化陕西”为目标,投资59亿元,加快输送管道和压缩天然气加气站建设进度,其中今年建成154公里输气管道、3个加气母站和相应设施,气化17个区县,到2012年,全省县以上城市和10%的重点镇全面气化,涉及总人口1300万人左右,提前17年实现原有规划目标。

    加快发展循环经济。以贯彻实施循环经济促进法为契机,研究制定全省循环经济发展指导意见。积极探索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突出抓好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和陕南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两大板块,破解环境脆弱地区和重点生态保护区的发展难题。开展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建设试点,重点推进汉中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商丹循环工业经济园区、延长集团煤油气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发展新型环保产业,鼓励企业对工业废物进行充分利用,大力实行秸秆综合利用,积极推广果、畜、沼一体化生产模式,努力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使用。组建陕西循环经济技术开发研究院,搭建循环经济技术转化应用平台。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责任编辑:袁霓)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