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在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推进“三个转变”,提高资源市场化配置水平,加大改革攻坚力度,力争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继续做好政策性关闭破产、主辅分离、分离办社会职能和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等项工作。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建立健全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和经营业绩考核体系。完善省级机关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管理,提高经营效益。依法推进土地流转,积极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及供销社改革。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继续推进教育、科技、卫生、文化、体育等项改革,推动垄断行业和公用事业改革。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依法保护私有财产权和民营企业权益,改进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服务和监管,为民营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的法制、政策和市场环境。
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用世界眼光审视省情,不断增强全民开放意识,着力提高开放水平。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争取实际利用外资11.9亿美元,到位国内省外资金550亿元。密切泛珠三角和川渝等区域合作。加强出口企业、出口基地和出口品牌建设,确保出口52.6亿美元,增长12%。支持和鼓励对外工程承包、劳务合作。办好中国—欧盟投资贸易洽谈会、第七届西博会等经贸活动。做好口岸、外事和港澳侨台工作。
(五)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完善旅游发展规划。从加强生态建设、挖掘文化内涵、改善交通条件入手,着力打造旅游精品。进一步搞好五大旅游区建设,加快西环线、三国文化旅游线、川南旅游线、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和攀西旅游开发。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大力发展入境旅游。抓好红色旅游、休闲度假、商务会展和工业旅游。积极发展“农家乐”等乡村旅游。创新旅游发展机制,激发企业活力。坚持依法治旅,强化旅游市场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快旅游法制化、标准化、信息化建设,搞好优质服务。开展军警民共建安全文明景区活动。办好第三届世界自然遗产大会、第四届旅发大会和第二届冬旅会。力争全年旅游总收入突破800亿元。
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抓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延伸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支持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改造提升农产品批发市场,积极发展社区商业。大力培育新的消费热点,促进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做大做强川菜产业。
继续整顿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重点整治食品、药品和矿产开发等市场,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商业贿赂、偷逃骗税和侵犯知识产权等违法行为。规范各类中介组织。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努力建设诚信四川。
(六)加快城镇化和区域经济发展
按照循序渐进、合理布局、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功能互补、特色鲜明的原则,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加强城镇规划,优化城镇结构和布局,促进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确保城镇化率提高1个百分点。坚持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互促进,培育产业支撑。延续历史,传承文化,突出特色,搞好城镇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加快旧城改造。搞好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整治市容市貌,提高城镇综合管理水平。在具备条件的地方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按照区域统筹、优势互补、协作互助的原则,打破行政区划界限,促进五大经济区协调发展。在成都经济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旅游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在攀西经济区逐步形成水电、特种钢和钒、钛、稀土等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建设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带,积极发展阳光旅游。在川南经济区着力发展能源、化工、机械、建材、食品工业和特色农业、旅游业。在川东北经济区积极发展天然气化工,加快发展生态农业、特色旅游。在川西北生态经济区加大水能、旅游和矿产等优势资源开发,积极发展生态能源、生态旅游和生态农牧业。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培育一批经济强县。
认真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继续支持民族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发展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深入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对民族地区农牧民学生全部实行“两免一补”。弘扬民族文化,办好第五届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
(七)保持投资较快增长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鼓励民间投资,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优化投资结构,加大产业和社会事业等薄弱环节的投入,抑制国家控制行业投资。
加强重点建设,确保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等60个项目竣工投产,加快建设溪洛渡电站等90个项目,争取开工兰渝铁路等60个项目,抓紧做好毗河引水工程等90个项目的前期工作。做到业主、资金、土地、时间、监管五个落实,搞好环保、安全、稳定三项评估,确保重点项目早日立项、顺利实施、按期竣工。
实行投资项目法人责任制,建立投资失误责任追究制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坚决杜绝“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八)积极发展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
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加强重点疾病、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推进医德医风建设,严厉打击非法行医。着力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大力发展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完善城乡医疗救助体系。稳定生育政策,保持低生育水平,努力提高人口素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升高的问题。
整合文化资源,繁荣文学艺术,壮大文化产业,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办好省第十届运动会。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事业,建好“万村书库”,实施“村村通工程”和“西新工程”。继续抓好标志性文化工程建设,建成四川博物馆。搞好世界遗产、文物、档案的保护和利用。重视统计工作。做好测绘和志编工作。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搞好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重视宗教工作,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认真实施新“两纲”,保护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加强老龄和残疾人工作。
(九)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抓好重点耗能行业和企业节能,做好节水工作,积极推进原材料节约,强化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矿产资源勘探和保护。
牢固树立抓环境保护就是保护和发展生产力的意识,全面启动生态四川建设。继续抓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湿地和草原保护等工程,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积极发展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坚持整治工业污染源、城市污染源和农村污染源,确保群众饮水安全。突出抓好岷江、沱江、嘉陵江、涪江流域和邛海以及32条重点小流域的水污染综合治理。开展重点城市大气污染和噪声扰民专项整治行动。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000平方公里。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建成17个污水处理厂和45个垃圾处理场。建设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积极发展环保产业。加大环保执法力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工程建设“三同时”制度。
(十)做好财税金融工作
大力培植税源,加强税收征管,确保财政收入稳定增长。加大农业投入,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增加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公共事业投入。加大对民族地区、革命老区、丘陵地区等困难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全省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安排527.5亿元,增长10%;一般预算支出安排895.2亿元,增长6.1%。严禁新增并积极化解乡村债务。
引导金融机构优化信贷结构,创新金融服务。办好农村信用社和城市商业银行。支持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来川设立分支机构。规范发展保险、证券业。协调银政银企关系,改善金融生态环境,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十一)切实关心群众生活
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认真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确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7%,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6%以上。办好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十件实事”。
积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落实政策,加强培训,搞好服务,力争城镇新增就业4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24万人,“零就业”家庭至少有1人就业。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养老等保险覆盖面。完善城镇低保制度,做到应保尽保。做好城镇“三无”对象供养工作。建立健全城乡救助体系。积极发展慈善事业。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大力发展廉租房。认真做好征地拆迁、工程移民补偿安置,继续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和政府拖欠工程款问题。加强气象、水文、地震和地质灾害等的预测预报,搞好防灾减灾救灾。
(十二)确保社会稳定
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加强和谐四川建设。做好信访工作,变上访为下访,及时了解和回应不同社会群体的诉求。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完善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增强应急反应能力,积极预防并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
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大力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推进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打牢维稳工作基础。深入开展“打黑除恶”等专项斗争,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大力推动禁毒工作。重视国家安全和保密工作。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重基层、打基础、强监管、抓排查、除隐患,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加强道路、矿山等安全事故多发领域的专项整治,搞好消防和危险化学品管理,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依法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违规行为,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增强全民国防观念。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加强后备力量建设。重视支持武警部队建设。扎实开展双拥共建和“双争”、“双评”活动。做好征兵、转业复员退伍军人安置和伤残军人优抚工作,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