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四川省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资料:四川省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03月23日 15:12   来源:四川日报   
    四、政府自身建设

    过去五年,我们高度重视政府自身建设,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转变观念、转变职能、转变作风上下功夫,认真解决政府机关存在的突出问题,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逐步提高。自觉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重视发挥省政协的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作用,坚持联系人大代表“三项制度”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约见制度,认真办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建议和提案。政府机构改革取得新的进展,省市县乡党政群机关行政编制精简20.5%。政府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行政执法责任制得到较好落实。取消行政审批事项812项,建立政务服务中心,全面推行政务公开,行政行为逐步规范。加强调查研究和统计工作,实行听证、公示等制度,发挥政府参事和研究咨询机构作用,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有所提高。建立完善了《四川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49个部门预案。加强行政监察,注重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查处了一批大案要案。认真清理并集中统一管理省级机关国有资产,完善部门综合预算管理、国库集中收付和政府采购制度,清理整顿部门账户,廉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我们深知,政府自身建设与全省人民的期望还有不小差距。我们将牢记“两个务必”,按照“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科学行政、民主行政和依法行政,坚持“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行政企、政资、政事分开,政府与中介组织分开,全面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不断开创政府工作新局面。

    努力建设学习型政府。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加强公务员培训,提高公务员素质。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勇于实践,深入调查研究,正确把握新时期政府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保障公共安全、处理复杂矛盾和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

    努力建设创新型政府。推进观念创新,使政府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推进体制创新,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切实解决“缺位”、“越位”和“不到位”的问题。推进方法创新,善于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的手段调控经济社会事务,加快电子政务建设。

    努力建设法治型政府。认真实施依法治省方略,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增强全民法制意识,提高政府公信力,加快建设法治四川。认真实施《公务员法》,严把公务员入口,坚持凡进必考,严禁超编进人。正确履行义务,保障合法权益,增强公务员依法行政的意识和能力。继续加强政府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改革行政执法体制,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推进综合执法试点,实行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和行政赔偿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努力建设服务型政府。我们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服务人民是政府的天职。切实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坚持讲实话、办实事、求实效,力戒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衙门作风,积极开展争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继续办好政务服务中心,着力推进政务公开,增强行政透明度。主动为基层搞好服务,主动为企业排忧解难,主动为群众多办实事,营造良好的办事环境。

    努力建设廉洁型政府。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抓住最容易产生腐败的环节,努力铲除腐败滋生和蔓延的土壤,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注重发挥监察、审计的职能作用,严厉查处各类违纪违法腐败案件,坚决惩治腐败分子。厉行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精简会议、文件,加强公车管理,以节约型政府带动节约型社会建设。

    各位代表,2004年我们隆重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活动。今年是朱德同志诞辰120周年,我们要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来川视察时的重要指示,“把朱德故居保护好、把朱德故里建设好”,并精心组织好纪念活动。认真学习朱德同志的崇高风范,永远铭记朱德同志的丰功伟绩,把对朱德同志的深切怀念之情,转化为加快四川发展的强大动力!各位代表,全面完成“十一五”和2006年的各项目标任务,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统一部署,在省委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推进“三个转变”,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凝聚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奋发进取,励精图治,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推进四川发展新跨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附:

    名词解释和说明

    1.“三个转变”:即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转变,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转变,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

    2.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指对整车运输鲜活农产品(时鲜瓜果、新鲜蔬菜、活家禽、家畜、水产品等)的营运货车(以道路运输证为准),通过省内所有公路收费站(包括高速公路)一律免收过路、过桥和过隧道费。目前,我省还与重庆、贵州、广西互相开通了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

    3.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体联动防范工程”:是一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长效机制建设。指在党委、政府的统一指导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组织协调,公安机关发挥骨干作用,整合全社会的治安防范资源,建立专群结合、动静结合、全天候的防控体系。

    4.“两个确保”:指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

    5.“三条保障线”:指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保障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6.“五大扶贫工程”:指新村扶贫、移民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和牧区扶贫。

    7.“金土地工程”:即专项土地整理,指在现有农地范围内,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改善土地利用结构和生产生活条件、生态条件,新增有效耕地,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

    8.“五良配套”:指良壤、良种、良灌、良制、良法配套。

    9.“劳务品牌工程”:指通过对劳务进行系列化开发、技能化包装、市场化营销、产业化打造,形成具有四川特色的“川妹子”、“川建工”、“川保安”、“川厨师”等系列品牌,建立有品牌标识、品牌质量标准、品牌认证、品牌包装、品牌营销的劳务品牌培训、输出、管理、服务体系和网络。

    10.五大旅游区:指大九寨国际旅游区、“中国第一山”国际旅游区、都江堰—青城山旅游区、三星堆古遗址文化旅游区、卧龙中华大熊猫生态旅游区。

    11.“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在中央财政支持下,商务部2005年在全国开始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和鼓励城市大中型流通企业延伸连锁经营网点到农村,在县城建配送中心(店),到乡镇和村建便民连锁“农家店”。在把工业品送下乡的同时,疏通农产品进城渠道。我省力争在三年内,在120个试点县建成200个县(市、区)连锁配送中心(店),3000个乡镇连锁配送超市,7000个村社便民连锁“农家店”。

    12.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主要内容:民族地区教育基本状况、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以及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保障措施。主要目标:从2001年起到2010年,我省民族地区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强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发展成人教育、高等教育,建立基本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西部大开发需要、体现民族特色和时代特点的民族地区教育体系,在推进素质教育、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上,使教育更直接地为群众脱贫致富服务,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主要措施:加大对民族地区教育的投入,在10年内投入30亿元;认真落实对民族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努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发展以卫星电视教学为重点的现代远程教育;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双语教学;调整教育结构,合理利用资源,提高办学效益。

    13.“万村书库”:1995年,由四川省委宣传部和全国文化扶贫委员会、农业部、团中央、新闻出版总署、农民日报社六家联合倡导,在全国农村开展建设村图书室、向农民送书、引导农民读书,解决农民读书难的活动。

    14.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和“西新工程”:“村村通工程”是指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广电总局为进一步解决农民群众听广播、看电视难而实施的一项广播电视覆盖工程;“西新工程”原指西藏、新疆等边远地区广播电视覆盖工程,2000年底扩大到我省甘孜州、阿坝州和凉山州的木里县。

    15.新“两纲”:指《四川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和《四川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

    16.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指污染治理设施与建设项目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运行。

    17.2006年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十件实事”:一是解决120万农村人口安全饮水问题,完成红层丘陵地区找水打井40万口(其中,示范井2.6万口,规划井37.4万口),解决140万人饮水困难。二是实施土地专项整理“金土地”工程,开发整理土地100万亩,实现新增耕地10万亩。三是全省城镇新增就业48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再就业24万人,其中,“4050”等困难对象再就业7万人;确保全省现有“零就业”家庭每户至少有1人实现就业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四是把符合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条件的城镇居民全部纳入低保,全省累计月人均补差不少于61元,实现应保尽保;在每个县(市、区)建立农村低保制度;把符合条件的“五保”对象全部纳入供养范围,做到供养金按月足额发放。五是进一步加强岷江、沱江、嘉陵江流域综合治理,完成139家重点工业污染企业的限期治理任务(其中25家重点工业污染企业作为省政府挂牌督办企业);依法全面划定县城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农村建制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对已划定的保护区加强控制和保护。六是搞好73个县(市、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覆盖农业人口3500万人。七是解决15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改善50万农村低收入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八是支持农民新建沼气池40万口。九是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交通条件,建成通乡通村公路6000公里,新建和改造乡镇客运站(点)350个。十是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城市低保家庭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同步享受当地农村“两免一补”政策。

    18.城镇“三无”对象:指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又无法定赡养人、扶养人或者抚养人的城市贫困居民。

    19.基层“平安创建活动”:经省委同意,从2005年起,在全省广泛开展基层平安创建活动。平安创建活动的总体目标是,通过三年努力,在全省创建一批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社会政治持续稳定,治安防控能力明显提高、社会治安保持平稳,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社会环境和谐安宁的县(市、区)以及基层乡镇(街道)、单位,为建设法治四川、和谐四川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20.“双争”、“双评”活动:即争创“五好”人武部(役团),争当“五好”人武部(役团)主官,评选党管武装工作先进单位、先进个人,评选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十杰”人物的活动。

    21.联系人大代表“三项制度”:指省政府确定的联系人大代表的走访、办事和通报制度。

(责任编辑:石兰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