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摩托车王国里难觅重庆摩托。
走出去事件
重庆摩帮征战东南亚市场
走出去时间
上世纪90年代
走出去效果
从1999年开始,以重庆摩帮为首的中国摩托车开始大举进军东南亚市场。仅在越南,中国摩托车军团用半年时间就使其摩托车占有量从10%升至90%。
走出去现状
从2003年开始,中国摩托车品牌的市场占有率开始在当地急速萎缩,如今,重庆摩帮正在考虑如何收复失地。
在重庆,前有建筑企业承揽海外工程,后有重庆人在海外开餐厅或者商场,但这种方式的“走出去”,既谈不上产品输出,也算不上资本输出。从产业经济学意义上讲,重庆企业真正走出国门用自己的产品去开疆拓土,应追溯到重庆摩帮开启东南亚市场。
作为重庆企业走出去的“先行者”,重庆摩帮的东南亚之行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惨败的耻辱。自1999年大举进入,到市场占有率达到90%,最后到2003年开始全线退出,东南亚从重庆摩帮的“创业天堂”逆转为全面退出的“失乐园”。
从今天起,在“走向世界的重庆企业”系列报道中,日报用三个版面的篇幅,为您讲述重庆摩帮征战东南亚的前世今生,梳理其中的酸甜苦辣和他们征战海外的利弊得失。
宗申泰国工厂正在调试生产线。
1 尴尬:“摩托车王国”难觅重庆摩托身影
红的黄的蓝的、两层三层四层、尖顶圆顶平顶的法式小洋房,挤挤挨挨聚集在狭窄的公路两侧。各种样式的摩托车轰鸣着马达、冒着白烟,在公路上急速驶过,绘制成车的海洋。
摩托车是这座城市的“主要演员”,稀稀拉拉的“配角”则是汽车,它们在摩托车的洪流中小心翼翼寻找空隙,缓慢穿行。
这里是越南首都河内市。由于道路基础设施差和自身经济条件受限,绝大部分市民只能以轻便的摩托车作为出行工具。这里也被称为“摩托车王国”。
与过去几年恍如隔世的是,在这个“摩托车王国”里,如今再难觅重庆和中国其他地区所产摩托车的身影。
3月中旬,记者在河内街头累计蹲守五个小时发现,河内街头摩托车品牌主要是日系的本田和雅马哈。
“在河内和胡志明市这样的大城市,你几乎看不见重庆摩托车品牌,只有在北方少数民族地区还能见到少量的重庆摩托车,而且都是以前卖的存货。”宗申越南公司销售部副部长杜氏燕说。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泰国。在泰国首都曼谷,摩托车在交通工具中的占比远小于河内,偶尔从汽车车流中急驰穿行的摩托车,主要是日系四大品牌,包括本田、雅马哈、铃木和川崎,重庆摩托同样难觅踪影。
在新加坡,马路上疾驰而过的摩托车几乎是清一色的日系大排量摩托,骑乘摩托车的多为印度人和马来人,记者随机采访的几位骑手,均表示对重庆摩托车一无所知。
据重庆市外经贸委数据,从2003年开始,重庆摩托车产量占世界总产量16%以上,占中国摩托车出口总量的三分之一强,出口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这意味着,在全世界不少地方,本应该都能见到重庆摩托。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