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重挫:沦为劣质低价的代名词
尽管遭遇经营成本上升,但在一个充分竞争行业,重庆摩帮却不能把价格转移给消费者。正如力帆一位高层人士所说:“谁一涨价,市场份额会在一夜之间被对手抢走,谁愿在这个时候铤而走险?”
力帆这位负责人说这话,是因为他们曾用钱买来了教训。
2003年2月26日,宗申就曾率先在全国范围内将发动机价格上涨50元,希望得到重庆摩帮其他成员的呼应。没想到,这边一涨,一些二、三线摩托车品牌迅速抓住机会降价抢占市场。“涨价联盟”顷刻瓦解。
相反,为了换取更大销量,重庆摩帮还采取了相互杀价的方式抢夺市场。丛华回忆,2000年,越南市场的中国摩托车有几十个品牌,为了争夺市场,重庆摩企开始了以价格战为主要手段的恶性竞争。
2000年,排量100CC的摩托车从年初的600美元降到270美元,半年内重庆摩帮两次杀价,摩托车价格平均每月下跌70多美元。
在利润变薄的时候要稳住销量,唯一的手段是降低生产成本,偷工减料的劣质摩托车应运而生。低劣的产品质量导致交通事故频发。
骆大发至今记忆犹新的是,作为中国摩托的主要竞争对手,日本本田摩托经销商给消费者提出一句“忠告”:不要命的就去买中国摩托。
除了杀价,一些摩企还用偷税逃税、虚开信用证等手段,整体上挫败了中国摩托车的声誉。
到2003年末,中国摩托车品牌的市场占有率急速萎缩。而日本摩托车品牌趁机抢回了此前失去的市场份额。中国摩托成为劣质低价的代名词。
据重庆海关数据,2003年1~6月,重庆摩托对越出口数量和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下降91%和92%。
在出口量仅次于越南的印尼市场,当年中国摩托车出口44.5万辆,创汇1.96亿美元,分别下降了71.8%和74.9%,而中国摩托占印尼的市场份额也相应地由2001年的30%下降到了10%以下。
2004年1月,重庆出口摩托车整车44655辆,金额1587万美元,出口量和创汇额比上一年分别下降了3.9%和24.9%;摩托车零件出口162万美元,下降了57.2%。
“从1999年成功进入越南,到2003年全线溃败,这不能不说是重庆摩帮的惨痛教训。”丛华认为。
(责任编辑:石兰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