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十条步行道构建慢行系统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福州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十条步行道构建慢行系统

2012年10月10日 02:31   来源:福州日报    李白蕾 俞松

  福州市已完成《福州市城市慢行系统策划研究》初稿编制,近期以鼓楼区为试点,构建“公交+慢行”交通发展模式,同时以内河整治为依托,形成白马河、晋安河、光明港等10条步行道,构建步行系统骨架。这是市建委给赵容等5名市人大代表《关于推进构筑福州市慢行系统的建议》的答复。像这样关注生态环保的代表建议,在近3年的市人代会上,每年都有40多件。

  保护生态环境,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

  十六大以来,我市突出创建并巩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果,以主要污染物减排为抓手,全面开展生态环保建设,不断提升人居环境质量。2002年至2011年,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由98.57%提高到100%,闽江(福州段)、敖江(福州段)、龙江干流水质达标率分别由100%、80%、33.3%提高到100%、100%、75%;城区空气质量优良率由94.2%提高到98.6%;市区城市污水处理率由53%提高到96.8%;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处置利用率由89.5%提高到97.33%;区域环境噪声、交通噪声均优于国家规定标准,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4.9%,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40.5%,市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1.2平方米。生态质量已成为福州一张闪亮的名片。

  科学发展的战略决策

  2000年,时任省长习近平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两年后,我省正式提出建设生态省战略目标,同年,我市启动生态市建设。围绕省委、市委关于生态建设的战略部署,10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将生态环保作为立法和监督工作重点,支持和督促政府治理污染、改善民生。

  据统计,10年来市人大常委会制订、修订涉及生态环保的地方性法规以及作出或批准的决定、决议多达17件,包括《福州市大气污染防治办法》、《福州市闽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市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福州生态市建设规划(修编)》的决议等。而围绕饮用水、大气、噪声等污染防治开展的执法检查、视察调研、中华环保世纪行活动无一年中断。2008年,针对137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的要求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工作的4件议案,市人大常委会两次组织全国、省、市、县四级人大代表,对全市32个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情况进行检查,并作出《关于加强集中式供水的饮用水水源保护的决定》,保障了市级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100%达标率。

  市环保局副局长任义文从2002年起连续8年担任中华环保世纪行(福州)活动组委会秘书长,见证了10年来福州生态环境的可喜变化。“就说罗源连江的石板材污染问题,2004年我们组织采访团去这两个县时,所有记者都用‘牛奶溪’来形容被石材污染的河水,这样的写法毫不夸张。”他说,当时在每个石板材生产地,“牛奶溪”随处可见,加工企业周边处处“绿树染白霜”,石板材造成的污染不仅长期困扰着当地群众,还严重威胁着福州二水源安全。“着眼科学发展,市里对石板材行业作出转型升级决定,在近两年的环保世纪行活动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小型石板材企业被淘汰关停了,大型企业建成了集中污水处理设施,转产的老百姓有的种植茶园,有的发展食用菌,不仅发家致富,还保护了生态。”

  石材大乡连江县蓼沿乡的郑国兴、陈寿珍夫妇就是一对自觉放弃投资数百万元石矿转产种树的开荒人。初秋,记者来到他们承租的2000多亩林场,放眼望去,满山翠绿。采石来钱快,每月产值五六十万元,种树几年了还没见效益,为何作出这样的决定?陈寿珍对记者说:“石矿总有采完的一天,种树虽然来钱慢,但远期效益可观,还能造福子孙后代。”如今,夫妻俩栽种的许多树木已经成林。“第一批种下的杉树和松树再过两三年就能砍伐,卖的钱应该能收回投资成本。砍完再种,这个林场就是座‘绿色银行’,将给我们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陈寿珍对当初的选择无怨无悔。

(责任编辑:吴肖叶)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