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镇政府接自酿米酒调查:节约公帑还是不堪重负

2012年10月31日 10:10   来源:新华网   乌梦达
    日前,一则关于镇政府“不堪接待压力”,用自酿米酒代替购酒的报道引发网民热议,也把广东百顺这个人口只有1万多人的小镇推到了风口浪尖上。当地政府接受“中国网事”记者采访时表示,自酿米酒是节约举措,但并非不堪接待压力。网民和专家则表示,靠自酿米酒这样的小创新,难以应对庞大的公务接待浪费,必须细化接待账单公开、制定更有操作性的监督规定细则。

    自酿米酒,政府变酒厂?

    “中国网事”记者30日探访这个小镇,还原事件的真相。

    ——@逍遥仙:每月消费米酒百斤,乡镇接待不堪重负?

    百顺镇委书记叶忠告诉记者,位于广东省东北角的百顺镇地处偏远,旅游资源也不丰富,接待任务并不重,网上说“一天接待五六拨”的情况是极少数,平均下来每月大约“十几次”,相比其他地方不算多。而镇里每月安排负责招待的财政预算大约4000元,“基本够用”。

    负责接待工作的百顺镇党委组织委员、党政办主任黄树材说,每月消费百斤米酒的说法有些夸大,正常的情况每个月“七八十斤”。

    ——@香shining:镇政府都自己酿酒了,政府要变身酒厂?

    不少网民担忧,政府自酿酒是职责错位,导致政府工作人员冗繁,乃至弱化政府原有的职能。

    对于这种担忧,被网民们戏称为“专职酿酒师”的叶南山有点哭笑不得。这个27岁的年轻人今年开始在百顺镇政府食堂应聘做厨师,负责每天给镇里50多位工作人员和来镇里考察的上级单位做菜,“包吃住月工资1000元”,属于标准意义上的“临时工”。

    他表示,当地农家素有酿酒待客的习惯,很多人都掌握酿酒工艺。他告诉记者,“镇里接待上面考察的领导也在食堂,酿的酒主要是供给他们,一般一个月喝七八十斤,喝一百斤的时候很少。”他自己酿一斤米酒能得1元补贴,每月能补80元。

    记者30日中午在镇政府食堂看到,所谓的酿酒器具就是一个大缸,屋里还摆着两坛酿好的米酒,大约四五十斤。

    没钱逼出来的创举?

    百顺镇位于广东省韶关南雄市西北,属于山区贫困镇。镇长谭福志说,镇财政收入1年只有60万元,加上广东省转移支付的35万元,和一年160万元运行费用相比尚有缺口,不足的资金还要南雄市财政兜底。

    叶忠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一斤糯米可以出一斤米酒,糯米一斤3元,人工成本和配料柴火的费用各约1元,算下来一斤米酒只要5元,“而现在市场上销售的白酒便宜的五六十元,稍微好一点的都要上百元”。

    根据当地负责接待的干部介绍,百顺镇政府每年公务接待的预算也才5万元,按照每月酿造80斤米酒估算,如果是购买60元一瓶的白酒,可以节约4000多元。而照此计算,如果政府不自己酿酒,接待经费去市场买酒都不够。

    当地一位干部告诉记者,现在白酒价格飞涨,与其买动辄一两百元的酒,还不如自己用粮食酿,又便宜又有诚意。“领导也不会因为酒便宜而觉得掉价或者没面子。”

    虽然不少网民对百顺镇的“创新”很认可,但当地一些干部却倍感压力。“本来就地处偏远,上面的领导来一次不容易,出了这个事,就怕领导更不敢来了。”谭福志这两天一直在发愁:如果上面的干部怕成为“镇里的接待负担”,该来也不来,反而会影响当地的发展。

    刹住公款吃喝还需完善制度

    记者注意到,网民感慨基层政府接待压力巨大,但当地政府却不断强调“地处偏远,接待任务不重”。

    对此,深圳大学管理学院教授肖俊表示,基层官员相比上级部门处于弱势,更担心因为接待不力被穿小鞋,或在争取项目、经费等横向竞争中吃亏。以至于一些地方错误认为“干得好不如喝得好”、“工作好不如接待好”。

    事实上,为了治理公务接待浪费乱象,国家曾三番五次出台规定,甚至对连公务接待的人数、菜肴、酒水等各项标准都作出要求。然而效果还是难以令人满意。

    肖俊表示,近年来,各地针对公务接待问题出台了不少措施,无论是温州等地出台的“禁食鱼翅”“禁饮茅台”,还是广东百顺镇的“自酿米酒”,都是对减少公务支出浪费的尝试,但这些尝试对治理公务接待浪费而言都是治标不治本。专家表示,之所以公务接待问题严重,关键在于有规难依,“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操作性不强,督查不严格,致使不少规定变成一纸空文。

    肖俊认为,要解决公务接待浪费,必须制定更详细、可操作化的规定,并及时公开详细信息,接受社会监督。

(责任编辑:秦静)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