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春节的磁器口,7万市民涌入古镇街头,享受美食。 记者 罗嘉摄
近日,彭水商贸园北滨路、黔江迎宾大道结束重庆美食街评选公示期,这意味着,重庆市级美食街总量增至31条,离重庆打造美食之都的梦想又近了一步。
从2006年至今,短短6年,市级美食街达到31条之多,这与重庆悠远的美食历史密不可分,重庆美食街如何兴起,又经历了怎样的变迁?来本文找答案。
因市成街因食成街美食街最早有两种类型
通俗地讲,美食街,不外乎“一条街上,很多美食”。重庆市饮食行业协会副秘书张正雄介绍,重庆最早期的美食街均为自然形成,其中大致可分为“因市而起”、“因食而起”两个类型。
一度聚集杭州小汤圆、王鸭子、141火锅、郑东担担面、过桥抄手的“美食街始祖”八一路,就是“因市而起”的典型。
张正雄回忆,比邻解放碑、小什字的八一路,是老重庆最繁华地段,人流量大、潜在食客多。“老百姓吃东西爱‘打拥堂’,小吃店利润也大,就越聚越多。”张正雄介绍,以水码头文化闻名的磁器口美食街,也起源于此。
改革开放后,新兴美食街的出现,烙上了发展印记,也铸就了“因食而起”的美食街。南山泉水鸡一条街,就是其中典型。
据张正雄回忆,改革开放前,进入百姓餐桌的多是肉类,冰冻肉类。随生活水平提升,农户们挑来泉水,现杀鸡,滚辣油煮成一锅招待上南山玩的客人。
(责任编辑:王姣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