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行业“潜规则”?
值得注意的是,在台湾塑化剂事件之后,国家相关机构采取了相应措施,卫生部当时还紧急将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列入可能用于食品的非食用物质“黑名单”。
同时,中国酒业协会发布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食安办23号文加强行业自律的通知(中酒协〔2011〕32号文),要求白酒企业“禁止在酒类生产、贮存、销售过程中使用塑料制品,加强对接触酒的塑料瓶盖的检测”。
如果此项“禁令”去年就已发出,为何知名白酒企业酒鬼酒的产品中还是出现了“塑化剂”?有分析者称,如果不是酒鬼酒有意而为之,就是有些白酒企业没有严格执行上述“禁令”。事实上,中国酒业协会曾多次要求白酒企业“自查改进”,但效果并不明显,其中内因尚不明晰。
中国酒业协会11月19日“塑化剂”风波发生时就在其官方网站头条位置挂出了一份针对媒体报道的声明,这份声明除了上文提到的内容外,还包含了“关于控制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的工作”一项。
有意思的是,自去年6月台湾塑化剂事件发生时开始,中国酒业协会分别在去年11月、今年4月和7月多次要求白酒企业“严控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也就是说,中国酒业协会很可能“掌握了基本情况”,但没有及时对外界公布真相。
而与酒鬼酒身处事件中心保持缄默几乎类同的是,饱受“鱼池之殃”的大部分知名白酒企业均简单表示自己的产品不涉塑化剂超标之后,便开始了集体沉默。
“此次将酒鬼酒塑化剂超标风波引向整个行业显得相当诡异。”一位酒企人士私下给《中国经营报》透露的一份数据显示,其酒厂DBP的残留量为0.2MG/kg,远低于卫生部规定的0.3mg/kg。而据了解,这家酒企的生产工艺及输送、储存手段近年来基本成为大部分白酒企业的标准。
天祥集团中国区总裁柏学礼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此事件之前,也曾有过企业自己找上门来,要求做白酒的塑化剂检测,作为第三方检测机构的天祥集团并无公开报告的权利,而最近政府出台了相关规定,要求这些由企业主动送检的报告必须抄送政府相关部门一份,以备案,如果有问题政府也能及时发现整改。
但针对中国酒业协会所做的“白酒产品中基本上都含有塑化剂成分”的表态,不少酒企并不认同。
“自2011年5月台湾塑化剂事件发生以来,大部分白酒企业都采取了针对塑化剂的应对措施,包括设备更新以不锈钢或陶罐等代替白酒的输送和储存,而酒鬼酒塑化剂事件公开之后,连续召开应对会已经成为了酒企的普遍做法。”一位知名上市白酒企业的副总经理告诉记者。
追问:各方为何三缄其口
酒鬼酒“塑化剂”事件背后,需要追问的几个问题是,为什么中国酒业协会早知道白酒中含有塑化剂而不对外公布?为什么白酒企业对国务院食安办及相关机构的“禁塑令”置若罔闻?为什么这次“塑化剂”曝光者是民间机构?
还有一个需要查清真相的疑问是,为什么是酒鬼酒“中枪”?
关于为何会秘而不宣的问题,中国酒业协会的上述声明称,通过协会的大量工作和白酒企业认真重视,目前,全国白酒重点企业的白酒产品,塑化剂含量指标均低于食品标准值。另外,塑料制品(设备)在白酒产品生产过程中,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已使用近40年,未出现因塑化剂致病案例。
上述知名上市白酒企业的副总经理表示,现在公众已经产生了塑化剂“恐慌症”,很多白酒企业手里都有抽样检测结果,虽远远低于国际国内公示标准,但都不会在此时公布,“毕竟都不愿与酒鬼酒扯上关系”。“现在正是白酒的传统销售旺季,终端市场的销售将影响到明年经销商的订货量,白酒企业不便公开检测结果显然怕低含量的塑化剂引起公众的误解。”上述酒企人士表示。
酒鬼酒虽然发布多次公告,但没有说明企业为何在媒体报道之前不公布其产品中含有塑化剂这一实情。11月22日下午,记者联系董秘张儒平及证券事务代表白敬采访,但两人均未接听电话。后到设在长沙的酒鬼酒营运中心预约,但被告知两人不在办公室。
湖南省质监局法规处相关负责人称,目前该局已派出检查组到湘西吉首调查,具体情况需要向企业及湘西州政府了解。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