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频道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广珠城轨全线贯通 全程最快72分钟票价70元

2012年12月31日 08:47   来源:南方日报   

  开通时间几经摇摆之后,广珠城轨终于宣布在今日直通珠海拱北。记者获悉,今日8时30分开出的D7610次列车成为广珠城轨全线贯通后的首班列车,D7601次将从广珠城轨珠海站首发,经过珠海、前山、明珠、唐家湾等4个新开通车站,并于9时47分抵达广州南站。这不仅标志着广珠城轨的全线贯通,更象征着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的西翼主轴基本成形,“广东2小时生活经济圈”初现端倪。

  记者从广珠城际公司获悉,即日起广珠城轨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广州南至珠海站高峰期15分钟开出一趟,全程最快1小时12分。自明年1月1日起,广州南至珠海站二等座票价调整为70元。

  广州南至珠海站高峰期15分钟一趟

  据悉,从12月31日起,广珠城际铁路将实行新的列车运行图,分为高峰期和日常两种模式。

  在公众假期客流高峰期,每天将开行动车组60对,其中广州南至珠海站35对,最早发车时间为6时30分,最晚发车时间为23时,全程运行时间最短为1小时12分钟,高峰时段15分钟开出一趟;广州南至新会站开行25对,最早发车时间为早上6时45分,最晚发车时间为晚上21时25分,全程运行时间最快为49分钟。

  日常每天将开行动车组43.5对,其中广州南至珠海站25对,最早发车时间为7时,最晚发车时间为22时40分;广州南至新会站开行18.5对,最早发车时间为6时45分,最晚发车时间为21时25分。

  广珠城际公司公司提醒,具体开行情况以车站公告为准。

  11条公交接驳珠海站

  珠海站是广珠城轨的终点站,车站地上建筑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在珠三角城际轨道网中是规模仅次于广州南站的第二大站,高架层式车站也成为展示珠海城市形象的一个窗口。车站设有35台自动售票机和10个人工窗口,旅客可即到即走,实现地铁化运营。

  记者昨日探访广珠城轨珠海站,站外的施工围栏已经拆除,站前广场的地砖已基本铺设完毕,绿化种植和花池建设也在做收尾工作,据施工现场人员介绍,站前广场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可满足城轨开通后的正常使用。

  记者在现场看到,广场外围的车行道上,设置了社会车辆临时下客区和出租车临时上、下客区,9个公交站台的顶棚和护栏也已搭建好,并安装好了最新的公交车路线牌。据悉,在公交“城轨珠海站”,始发线路有8条(1、2、10、31、32、207、601、608路),途经线路有3条(11、K10、101路),记者现场正好赶上了一辆公交车提前“试车”。

  不过,记者了解到,站台东侧边缘直通站前广场的电梯暂时不开通,乘客从其他出口出站后,可根据指示牌走广场人行通道前往拱北口岸广场。据施工现场人员介绍,直通拱北口岸的人行廊架,暂未有时间表。

  提醒

  广珠城轨列车票价表

  (2013年1月1日起执行)

  运行区段 二等车厢 一等车厢

  广州南—珠海 70元 90元

  广州南—前山 65元 85元

  广州南—明珠 65元 85元

  广州南—唐家湾 60元 80元

  广州南—珠海北 55元 70元

  广州南—南朗 50元 65元

  广州南—中山 40元 50元

  广州南—中山北 40元 50元

  广州南—东升 30元 40元

  广州南—小榄 25元 35元

  广州南—南头 20元 25元

  广州南—容桂 20元 25元

  广州南—顺德 10元 15元

  广州南—北滘 10元 15元

  广州南—新会 45元 60元

  广州南—江门 40元 50元

  广州南—古镇 30元 40元

(责任编辑:石兰兰)

鍒嗕韩鍒帮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