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新机场名称有望3月前敲定 吞吐量达上亿人次

2013年01月28日 09:41   来源:北京晨报   陈琳 王海亮

  在今年市人代会上,北京第二机场建设引起代表热议。昨天,市人大代表、北京市建筑设计院院长朱小地表示,新机场已经启动方案设计。根据前期探索方案之一,城市中轴线在新机场得以延展,新机场将以端庄方正的新建航站楼、舒展大气的内外空间,展现“首都新国门”。另据了解,新机场的名称有望在3月前敲定。

  方案设计

  追求内部实用性

  “从下了飞机到进入机场内部空间,建筑外表什么样,一般旅客基本看不到。”朱小地表示,新机场设计应该追求内部的实用性,而不宜过多地追求建筑表面的变化或者追求形象的个性化。追求外观的变化,会造成空间浪费、造价提高、使用不便等,因此前期探索方案还是主要考虑如何使航站楼的功能更有效地发挥。

  朱小地说:“新机场位于城市中轴线南延的方向上,是北京面对全国乃至全世界的门户。我个人希望新机场更加庄重、大气,给游客一个虽然短暂却明确的空间形象。”

  朱小地表示,根据前期探索方案,新机场外部设计成了两个航站楼对接在一起、形成张开双臂的样式,整体外观类似一架展开双翼的飞机。同时,机场作为规模较大的建筑,为了避免降低效率以及内部空间的相互影响,两个航站楼内部是连在一起的。

  这样既可以避免规模太大而造成流线过长,使得内部交通不便、管理效率降低,也能满足不同航空公司的使用。这种二元化的建筑形式分合相宜,不但能平衡超大机场在航站楼所产生的集中压力与一体化高效运行之间的矛盾,也符合新机场未来运营模式的总体设想。

  内部照明 主打环保自然光

  朱小地介绍说,在新机场的建设中,自然采光、通风、建筑遮阳、太阳能利用等多项绿色措施都会得到应用。例如,因为机场的特殊要求,航站楼内部空间和外部场坪区要有视觉的通透性,因此航站楼外围基本以玻璃为主,给进入航站楼的旅客开敞的印象,“外围采用通透的玻璃是全世界通行的方式。”

  航站楼内部空间照明还是以自然采光的方式为主,为了避免炫光或光线影响过大,将用格栅等方法保证光线的柔和。据了解,新机场的建设规模为70万平方米,将分期建设。

  远期发展 吞吐量达上亿人次

  朱小地介绍,从整个城市发展来看,首都机场还是主要的国内国际客流吞吐的航站楼,新机场第一期的目标是缓解首都机场目前的运营压力,此后再逐渐形成新机场新的旅客运输格局,并达到与首都机场、天津机场的协同,最终的发展目标可能要达到每年上亿人次的吞吐量。

  据统计,截至2012年12月31日,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8180万人次, 已连续三年稳居世界第二,吞吐量仅次于美国亚特兰大哈兹菲尔德国际机场的8800万人次左右。

  机场名称 有望3月前敲定

  新机场的命名也引起代表热议。据了解,根据民航局机场命名的惯例,新机场有可能命名为北京大兴机场、北京榆垡机场等名字。

  在大兴团的小组讨论中,有不少代表提出“大兴机场”的建议,认为大兴的名字既借用了地名,又有“大兴”的好口彩,“吉利!”也有代表提出,新机场在榆垡镇附近,可起名“榆垡机场”,新机场坐落地礼贤镇,自古有“礼贤下士”一说,“叫礼贤机场也不错”。

  根据民航局有关规定,机场命名的惯例主要是按照“城市名”加“地名”的惯例进行的,城市名比如“北京”“上海”“广州”。而“地名”比如“浦东”“虹桥”的机场所在地具体名字。

  新机场的名称有望在3月前敲定。

  周边影响 直接就业人口将达10万人

  市人大代表、首都机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光辉昨天在参加大兴团讨论时表示,北京新机场建设对北京世界城市的建设影响巨大。据国际民航组织统计,每100万旅客将创造经济效益1.3亿美元,带来直接就业岗位1000个,间接就业岗位3700个。张光辉透露,建成后运行期里,北京新机场直接就业人员将达到10万人,间接就业人员将达到51万人左右。

  张光辉介绍说,现在运营的首都国际机场,直接和相关就业人员共有60万人,占北京就业人口的4.4%。二十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首都国际机场国际旅客每增长1%,本市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增加0.67%。2011年每100万国际旅客,为北京市带来的旅游收入是16.7亿元。

  张光辉建议,市级层面应直接参与新机场建设,同时尽快启动城南城市规划修编工作;大兴应统一规划和研究机场周边区域,既要为机场发展留出空间,同时要为周边企业预留发展空间,建议大型企业与小城镇共建,为在新机场工作的十万人及其家属,包括服务人员提供一个基地。

  记者 陈琳 王海亮

(责任编辑:袁霓)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