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天津滨海新区大港新建社区服务站形成10分钟便民圈

2013年03月01日 15:51   来源:滨海时报   赵增祥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2月26日,天津滨海新区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暨互比互看互学现场交流推动会走进大港。社区、示范镇建设现场、设施农业园……所到之处,无不充满了生机,让人亲身感受到蓬勃发展的气势。2012年,大港全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88.7亿元,同比增长20.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4亿元,同比增长20%。全年共投达产项目47个。

“互比互看互学”走进大港滨海现代农业蕈菌产业科技园。记者 贾成龙 摄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2月26日,天津滨海新区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读书会暨互比互看互学现场交流推动会走进大港。社区、示范镇建设现场、设施农业园……所到之处,无不充满了生机,让人亲身感受到蓬勃发展的气势。

  2012年,大港全年实现地方生产总值288.7亿元,同比增长20.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4亿元,同比增长20%。全年共投达产项目47个。

  新建社区服务站形成10分钟便民圈

  与会人员第一站到的是位于海滨街的西苑社区服务站。走进西苑社区服务站,首先看到的是一站式服务大厅,劳动保障、法律咨询……在这里,居民可以享受全方位的服务。

  西苑社区负责人介绍说:“西苑社区服务站2012年9月20日竣工并投入使用。办公用房和活动设施用房由原来的80平方米增加到800平方米。一站式服务大厅、党员活动站、劳动保障工作站、老年日间照料站……设施一应俱全,社区居民在社区内就能享受到便民服务。”

  在文化活动室,几位退休老人正在排练节目,准备在社区搞文化活动室演出。一位老大爷高兴地说:“真得感谢政府,处处从百姓的实际考虑。现在我们可方便了,看病、娱乐都不用出社区,出家门就行。如果遇到什么困难,到社区服务站一说,他们就会帮着解决。”

  据有关领导介绍说,根据新区总体规划,大港建设8个社区服务中心和44个社区服务站。去年,已有两个社区服务中心和28个社区服务站投入使用,今年还将建成6个社区服务中心和16个社区服务站,形成覆盖全地区的社区服务网络,打造10分钟便民服务圈。

  现代设施农业带动农民就业促增收

  按照活动安排,与会者先后参观了滨海新区现代农业蕈菌产业科技园和天津嘉立荷牧业有限公司奶牛场。“现在出了家门儿就能去村里的设施农业基地挣钱,除了买点吃喝用的,还能补贴我小孙子上学!”正在滨海新区现代农业蕈菌产业科技园工作的刘大爷说起自己63岁在家门口找到的新工作,显得格外激动。在滨海新区现代农业蕈菌产业科技园,一座1.5万平方米的巨型白灵菇工厂化生产车间就像是一座超大型的花房。园区负责人介绍说:“这是全国最大的蕈菌类生产基地,日产白灵菇、茶树菇、鸡腿菇等菌种超过7.8吨,这里产出的白灵菇远销上海、广州等地。”

  据大港农口负责人介绍,自2008年开始,大港开始现代设施农业基地建设,5年已累计投入10多亿元,建成现代设施农业11000余亩。今年,大港继续发展设施农业,进一步拓宽蔬菜销售渠道,增加农民收益。

  示范镇工程为十万农民带来福祉

  住上高楼,过上城里人的生活曾是老一辈农民的梦想。如今,这一梦想已经变成现实。与会者参观了太平示范镇一期,一排排漂亮典雅的洋房和一座座高层交相辉映,面积达到2.3万平方米的商业中心已经完成,原来的建设工地已经变身成一座初具规模的亮丽小镇,充满了现代感。

  一位老大爷说:“过去连想也不敢想的事儿现在就要实现了,农民也要告别平房住进楼房,享受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

  据大港管委会一位负责人介绍说,截至目前,太平示范镇一期还迁区34.69万平方米还迁楼全部竣工并完成内外装修,今年,1.2万还迁农民将陆续还迁。太平示范镇二期也进入了紧张施工阶段。另外,小王庄镇、中塘镇的示范镇建设工程进展顺利,示范镇工程将给大港十万农民带来更多的福祉。

(责任编辑:宋雅静)

闂佸憡甯掑Λ鏃堟閳哄懎绀嗛悽顖e枤缁愶拷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