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3月9日电 据香港《经济日报》报道,三八妇女节,是提醒公众关注妇女权益的日子。尽管大部分地区女性薪酬仍不及男性,但两性在职场上差距愈见减少,国际企业女CEO增加,另一方面,“家庭主夫”愈来愈多,两性角色也有突破,难怪有人问何时有“男人节”?
香港7日有妇女团体指香港愈来愈多妇女投入职场,要求港府加强对在职妇女的保障,例如延长产假、加强托儿服务等,在职女性成为趋势,如何提升女性在职场的待遇当然成为关心议题。
李安曾做6年“家庭主夫”
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观念下,男性担当的角色是在外打拼,女性则处理家中事务,即使时至今日,女性在职场可否享有与男性平等待遇及机会,仍要视乎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及社会风气,但不少数据显示,全球男女收入虽仍有差距存在,但愈见收窄。
据美国政府数据显示,2008年全职女性的平均薪酬只及男性80%,可是在22至30岁的单身兼无生育女性,薪酬平均较男性同事高8%。在亚特兰大,女性更多赚21%。在日本,虽然女性平均月薪只相当男性70.9%,但薪酬增幅较男性高,去年全职女性的平均月薪较前一年增加0.5%,更高于男性的0.2%,被指是女性高学历化影响有关。
香港亦有同一现象,香港大学经济学教授王于渐上月撰文分析,在1976至1996年间,本港男女月薪平均相差34.4%,但1996至2011年间,已收窄为20%。
美国社会团体亚洲协会去年发表报告,亦指香港女性在职场发展于亚洲区内较领先,约有30%的在职女性任职管理层。
女性在社会地位提升,教育程度占重要因素。2011年香港就读专上学院的学生中,逾半(52.3%)为女性;过去数十年经济转型,从工业转至服务零售业,体能劳力差别影响减,重视语文沟通等软技能,加上女性较男性更有亲和力与沟通力,确实有助女性走上管理层。
女性在职场打拼,对个人发展及家庭收入也有贡献,打理家务的主妇角色又如何呢?近年大家也对家庭主夫见怪不怪,若女性较男性薪酬更高或职位更稳定,也有不少夫妇接受角色倒转,反传统由父亲担起家庭主夫,在家带孩子做家务,女性则可继续工作,变成男主内、女主外。
美国人口普查局去年调查显示,美国有15.4万名全职父亲,数量是10年前的3倍,今年奥斯卡最佳导演李安,过往也曾在美国做过6年家庭主夫。
男人洗衫 家品广告转“性”
在英国,今年1月有报道指,家庭主夫创新高达22.7万人,较前一年增加9%。至于香港,据统计处资料,非从事经济工作、料理家务的已婚男性数目,也从01年的9,420人,增加至2011年的24880人,10年间增长164%。
家庭主夫的角色愈见吃重,在外国被视为新兴消费主力。由于他们主宰家庭的日常开支、负责购买日用品,商家愈来愈重视。据当地一份调查指,40%美国男性已是家中购买食物和日用品的主力,商家一反过去主打师奶市场的路线,美国有洗衣粉品牌,近年改用男运动明星当代言人,电视广告更有男士洗衫的画面。
另外,超级市场如沃尔玛考虑增设“男士通道”;著名的芭比娃娃,去年首次推出建屋积木系列,明言目的是让父亲与子女一起玩,更被指是“Dadvertising”(针对父亲的广告)。
据2011年投资机构富达的一项调查指出,30%的香港已婚女性,月入比其丈夫高,预测此趋势将会持续。未来会否有更多家庭主夫?则还要时间观察。
事实上,提高女性地位更是有助经济,投资银行高盛曾计算,若然男女就业差距能够彻底消除,美国GDP可以提高9%,欧元区国家可提高13%。
日本要走出经济阴霾,首相安倍晋三便指要增加女性投入劳动市场。家庭主夫在香港能否成为新趋势,或未可知,但今时今日,男女地位较以往确已大不同。
(责任编辑: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