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一村支书驱车2500公里参加吴仁宝追悼会

2013年03月22日 16:10   来源:北京晚报   

追悼会现场设在老书记经常作报告的民族宫。

灵车缓缓驶过华西村主要街道,让老书记与村庄作最后的告别。

几天来,数万人从四面八方赶来,挥泪告别老书记。

  “老书记就像我的慈父一样,我一定要送他最后一程。”历时两天,跋涉2500公里,姚家洪从贵州赶到华西,就是为了送别刚刚辞世的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

  今天上午8时08分,原江苏省江阴县委书记、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的追悼会,在华西民族宫举行。“八五风云爱党爱国爱村民、艰辛创业、时代先锋、沉痛悼念吴仁宝”,“一生仁义慈亲慈友慈百姓、奉献无私、道德楷模、深切缅怀老书记”——一对挽联,高悬在追悼会现场。来自华西村和全国各地的吊唁者,神情肃穆,在吴仁宝生前经常作报告的民族宫,数以千计的人们一起送别这位“天下第一村”的老书记。

  现场

  驱车跋涉2500公里前来送行

  在哀悼人群中,贵州省开阳县川洞村的村支书姚家洪是一位典型代表。3月18日晚得到老书记逝世的噩耗后,姚家洪就开始安排行程,3月19日一早,从西南边陲贵州省出发,驱车2500公里,历时两天,抵达东南沿海的江苏省。

  姚家洪说,他长途跋涉的目的,就是为了送老书记最后一程。2010年,作为落后地区的干部,姚家洪曾到华西村学习了三个月。回到贵州后,他利用从华西村学习到的先进经验,在中央政策的帮扶下,让川洞村逐步走上脱贫致富之路。今年,华西村又派代表到川洞村协助建设彩钢厂,为当地村办企业的发展出力。

  “老书记就像我的慈父一样,他始终关注我们落后地区,我们全村人都特别感谢他,所以我作为代表,一定要赶过来,送他走好。”在追悼会现场,姚家洪的热泪一直在眼眶中打转。

  在吴家老宅最后送别老书记

  追悼会上,中央有关部委,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送了花圈。部分外省市领导通过不同方式对吴仁宝同志的逝世表示哀悼。

  华西村新书记吴协恩既是吴仁宝的四子,也是华西村的新领路人,他在追悼会上,面向前来吊唁的群众表示:“我们决心继承他(吴仁宝)的遗志,解放思想要有思想、改革开放要有方向、团结实干、勤劳苦干、创新巧干,以打造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安康的百年华西基业,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

  吴协恩还说:“‘吴仁宝精神’永远不会结束,它必将永远激励我们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转型持续推进、为民共富先行、干群鼓足干劲、责任永记于心、百年梦想坚定,真正把华西打造成一个独具特色的江南‘香格里拉’。”

  送别老书记,也标志着华西村将从“吴仁宝时代”走上新的发展台阶,而将华西村城镇化,将是新一代华西人工作的重点之一。

  追悼会后,全体参会人员步行至吴仁宝遗体安放的吴家老宅,有序地向遗体告别。载着吴仁宝灵柩的灵车,缓缓驶过华西村的主要街道,让老书记与这个他主持建设起来的“天下第一村”作最后道别。

  花圈从灵堂铺到村中长廊

  “谢谢老书记,我们的新生活,都得感谢他!” 昨天下午,华西九村62岁的村民吴祥发,自发来到华西村原书记吴仁宝的灵堂吊唁。虽然吴仁宝的临终遗言一再强调“丧事从简”,但这两天华西村里依然很是忙碌,人们从各地赶来,寄托对老书记的哀思。数以千计的花圈从设在老书记家的灵堂,一直铺到华西村的长廊。随着前来吊唁的人越来越多,工作人员不停地忙着整理出新的区域,供花圈陈列。

  吴祥发是前来吊唁人群中的普通一员,他家住在距离华西村核心区域9公里外的华西九村,属于大华西范畴。2001年,吴仁宝提出“一分五统”的新方式,将周边20个村纳入华西村共同发展。原名彭蒿村的华西九村,就是那时候变成了大华西的一部分。“我们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都得感谢老书记对我们的帮助。”

  原先从彭蒿村到华西村,需要绕过一座“龙砂山”。并入大华西后,一条“华西隧道”横穿“龙砂山”,让彭蒿村等大华西村庄,距离华西村更近,出行更加便利。

  何苇是华西村的一位导游,1999年从贵州到华西来,就一直没离开。老书记3月13日从上海的医院回到华西村后,何苇就去老书记家中看望过。“老书记一直叫我‘小贵州’,虽然我见他的次数不多,但他一直记得我”,何苇昨天回忆起老书记的往事,眼里还含着泪。

  据记者了解,截至昨天凌晨,前来华西村吊唁的各界群众已经达到数万人,很多人不远千里赶来送别老书记。

  未来

  华西模式,城镇化的范本?

  走进华西村,其实很难看见“村”的印记,对初访者来说,这就是一个小城镇。尤其是在华西村的核心区,几乎看不见农田,满眼是笔直宽阔的街道、整齐漂亮的别墅、统一规划的绿植,还有川流不息的车流,这都跟传统印象中的村庄大相径庭。这里的村民不种地,在工厂里上班;这里的住宅没有鸡窝,倒是有车库。更不用说村里那座据说跟北京国贸三期高度保持一致的摩天大楼——华西龙希国际大酒店。

  2011年6月,经江阴市政府批准,华西村正式更名为“华西新市村”。在华西村提供的相关材料中,正式下发的文件中,已将该村描述为“华西新市村”,村内公章等也已变更完毕。

  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孙海燕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按照老书记的规划,华西未来的发展,将是建设一个华西城。”老书记生前也不止一次表达了想让村民过上都市生活的愿望。

  谈到未来的规划时,孙海燕说:“随着华西村的发展,若干年后,我们希望把‘华西新市村’的‘村’字拿掉,变成‘华西新市’。再经过多年的发展,争取把‘新’字也拿掉,那时候就可以叫做‘华西市’了。”

  至于更名为“华西市”后的行政区划及级别,孙海燕表示现在讨论这个问题还太远。

  对于华西村的城镇化,舆论也存在不同的声音。

  孙海燕举例说,有一位记者曾在采访华西村的过程中提出,华西村管理半军事化,景点门票贵。

  “比如说采访我们的居民区,保安要求登记。我觉得这个很正常啊,我去城里的单位,还要把身份证押给门卫呢。还有说我们景点门票贵,但是城里的公厕都要收钱。大家都在说,城乡一体化,但是我们农村真正干城市的事,又有人接受不了了,我们希望有个平等的发展环境。”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教授、农民问题研究所所长朱启臻在谈到华西城镇化时表示,“城镇化肯定是一个趋势,全国两会和党的十八大都提出要把城镇化作为未来拉动内需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也符合老百姓的需求,毕竟我们农村的老百姓也向往城市生活,问题在于,我们农村城镇化的道路如何选择。”

  他认为,华西村通过发展工业、合并周围村落,逐渐由一个小型工业中心发展成一个小城镇的路子,确实可以提供一种农村发展的思路和经验。

(责任编辑:袁霓)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