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推城市管理 西宁城北区建立精细化长效机制

2013年04月17日 11:54   来源:西海都市报   

  环境卫生管理空当多,城区背街小巷、城中村、集贸市场、城乡接合部等区域环境卫生清扫不及时,脏乱差现象明显;老旧家属楼院管理不到位,乱搭乱建、乱堆乱放、占用绿化带等问题普遍;有些工程施工破坏路面、人行道、绿化带,施工后恢复不及时,质量不达标,影响交通;基础设施配套滞后,农村河道、沟渠成了垃圾场,污染环境;求精细、转作风、抓落实力度参差不齐……

  这是西宁市城北区在城市管理中面临的一系列难题。如何解决这些难题,西宁市城北区副区长张世俊认为,城市管理离不开精细化,精细化工作不是体现在口头和纸张上,而是要付诸行动,建立精细化长效机制。城北区区长韩向晖认为,精细化管理要注重以下基本原则:注重细节,从小事做起,把小事做细,把细节做透,做到管理体系健全,责任权利明确、到位。

  市容环境——塑造北区“山城”景观

  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紧盯环卫工作中易出现反复的区域地段和时间节点,实现城区全方位、全天候、无缝隙清扫保洁;继续推进城市绿地、主题公园和休闲场地建设,加快实施朝阳桥头小游园建设工程,做好小桥大街、门源路等主街道景观改造,打造城市绿色生态景观;结合“清水入城”工程,做好西川小酉山及前坡面、北川东山、海湖大道以西景观及村庄、庭院、道路周边荒山绿化建设,解决好当前河道治理欠佳问题,塑造北区“山城”景观。此外,将无人管理、社区管理存在实际困难、居民群众整体收入偏低的楼院纳入整治试点区域,探索物业管理新模式,推广城乡环卫一体化试点工作,确保环境卫生得到整体改观。

  市政设施——扩大城市网格化管理

  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扩大城市网格化管理,坚持建设与管理并举,加强城区排水管网建设,逐步完善小桥大街、宁大路等重点地区的排水、排污管网;探索数字城管新模式,在现有的城管监控平台基础上,不断扩大和完善监控区域、内容,加强快速反应能力,重点实施环卫作业车辆和执法车辆的GPS定位系统的安装、运行工作;提升“3+2”社会管理服务信息化工作机制,加快人口信息化建设,并充分发挥治安巡防专业队和义务队的作用,逐步形成覆盖广、职责清、协调配合的治安防控网络;解决市场侵借占道、卫生状况恶劣等问题,将农贸市场的各项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促进城市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智能化和精细化。

  新农村建设——建立事、责、权、利统一体制

  依托园区建设、旧城改造等大项目,高起点高标准做好城中村改造规划,完善供水、供电、道路、燃气等基础配套设施;按照“保洁全天候,管理无缝隙,责任全覆盖”的要求,逐步建立起事、责、权、利相统一的管理体制,重点解决农村“上下水”、垃圾处理、村容村貌、路灯亮化等影响群众生活的突出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同时,加强对农民工的技能培训,通过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以及相关专业化组织建设,帮助农民就地转移就业;借鉴“三集中”“三看齐”经验,通过集中农村建设用地、聚集产业企业等途径,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户籍制度改革。

  城市管理——树立勤政为民的城管形象

  加强城管队伍建设,树立勤政为民的城管形象。首先,加强作风建设,增强执法人员的组织纪律性,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素质。其次,注重强化执法业务知识学习和培训,提升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能力,规范执法行为。再次,对执法人员实行“定路段、定岗位、定时间、定职责”的四定管理制度,健全城管执法人员“网格化”管理机制,健全考核制、首问责任制等内部监督机制和考评制度。最后,坚持开门评城管,开展“城管局长与市民面对面”“阳光热线”等活动,将传统的“把人管住”转变成“为人服务”,把市民对美好家园和幸福生活的向往转化为推动城市管理工作的巨大动力。

  民生问题——加快幸福北区建设

  今年,城北区将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实施校安工程和标准化学校建设,完成祁连路小学、二十里铺公办幼儿园等在建新建项目。在推进学生蛋奶工程基础上,试点农村偏远小学免费午餐工程;加强区创业孵化基地建设,实施专项就业培训,切实保障“4045”和城镇零就业家庭、特困家庭以及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扶持小微企业发展,建成区就业培训指导中心,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善社区、村医疗卫生服务设施,推进“康福家”行动和“千村万户”工程;加快建成一批基层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大院,满足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责任编辑:秦静)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