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上海独有的精致美人 《永远的尹雪艳》火热开演

2013年05月09日 12:08   来源:东方网   武强

  据《劳动报》报道,根据白先勇的同名小说改编、由徐俊导演的沪语话剧《永远的尹雪艳》近期在上海文化广场火热上演(见图)。该剧以一个传奇女子的传奇经历拉开了一幅精美绝伦的上海的历史风情画卷,展现了上海这座城市的绝世风华和文化底蕴,赢得了观众强烈共鸣。

  唯上海独有的精致美人

  “尹雪艳着实迷人。但谁也没能道出她真正迷人的地方。尹雪艳从来不爱擦胭抹粉,有时最多在嘴唇上点着些似有似无的蜜丝佛陀;尹雪艳也不爱穿红戴绿,天时炎热,一个夏天,她都浑身银白,净扮的了不得……”白先勇所描摹的尹雪艳似乎是上海钟灵毓秀的产物,或者说他以风姿翩然的尹雪艳来表现上海的钟灵毓秀。一身雪白的肌肤,细挑的身材,容长的脸配配着一付俏丽甜净的眉眼子……但是这些都不是尹雪艳出奇的地方。她的出奇是由于她一举手,一投足间的上海女人风情和那又中听、又熨贴的吴侬软语。

  作为白先勇下笔时投入最多情感的女性人物,尹雪艳在他的心中与上海这座城市有着难解难分的联系,“我从9岁到12岁都在上海度过。”白先勇回忆,他记忆中的上海俨然一个花花世界,百乐门门前一群舞小姐婀娜地款步踏入,那种无与伦比的翩然风姿,真是踏遍全世界都再找不到,怕是只有在大上海,这方百年来浸润于中西文化的灵气之地,才能吸纳、融合、培育出尹雪艳这样精致的美人。

  沪语话剧与精致文化

  《永远的尹雪艳》的成功离不开其对于沪语的改编,保证了其原汁原味的老上海味道。复旦大学教授陆士清说:“话剧的沪语改编是一个创举,是上海文化象征的回归与重塑。”《茶馆》是北京话话剧,香港有粤语话剧,但上海很久以来缺乏具有高雅气质的沪语话剧。现在上海人对过去,尤其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风华非常向往。白先勇先生曾走在上海的繁华街头,望着川流不息的人群和闪烁的霓虹,感叹“尹雪艳永远不老,上海永远不老”。无论小说和戏剧都体现一种“文化乡愁”,表现着上海的精致和优雅。《永远的尹雪艳》十分精致,这才是上海文化的特点,它能勾起人们对百年上海绝代繁华的旧时记忆。

  白先勇表示,当初写小说的时候,就下意识地希望把上海的精致文化,变成恒定的文学作品。“有上海的文化和精致才能孕育出尹雪艳这样的人物,尹雪艳说上海话就对了!”白先勇称,让他放心交出最心爱作品的剧作版权的原因,就是“沪语话剧”四字。

  出演者的精致演绎

  剧中,有沪剧功底的女主角黄丽娅出演风情万种的尹雪艳,她在剧中既唱且跳,把多首老上海歌曲唱得甚有情致。分别扮演徐壮图、王贵生、洪处长3名男主角的胡歌、黄浩、梁伟平皆是西装革履,发型油光可鉴,或手持雪茄,或戴一副金丝边眼镜,十足的上海大亨模样。其中,胡歌一改之前的耍帅形象,把这个经历了岁月变迁的上海男人的内敛、担当和情感变化演绎得颇为出色。此外,4名上海麻将太太,身穿精致时髦的旗袍和高跟鞋,俨然一副老上海阔太太形象。所有演员上海口音标准,且举手投足气场十足。

  值得一提的是,演员表演和造型之外,舞台设计、道具也同样依循旧上海风情。话剧中精致的舞台布置从细节处展现了上海的繁华旧梦——奢华璀璨的吊灯、婀娜摇曳的舞姿,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上海的衣香鬓影、灯红酒绿便跃然台上,剧中的留声机、桌椅等道具也都严格按照老上海风情定制。这些所引起的共鸣也从舞台绵延到观众席,从当年绵延至当下。

(责任编辑:吴肖叶)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