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郑州公示346个360度高清探头 覆盖市区主要路口

2013年05月14日 09:38   来源:大河报   刘启路

  目前,市内共有346个360度高清探头分布各主要路口

  它们可以进行360度旋转、调焦拉近距离抓拍

  核心提示

  第八届中博会召开在即,郑州作为主办城市,届时将有海内外10余万客商参会,同时还有数万辆外地牌照机动车涌入,为避免外地车辆不熟悉郑州市区路况,昨日,郑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将市区在用的346个360度高清探头、547个电子警察向社会公示。

  346个360度高清探头覆盖郑州主要路口

  目前,郑州市的道路监控设备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单方向拍摄的电子警察,另一种是360度高清人工抓拍监控设备(简称“360探头”)。以前的“直脖子”电子警察只能抓拍闯红灯、压黄线两种交通违法行为,而360探头则可进行360度旋转、调焦拉近距离抓拍,能抓拍闯红灯、压黄线、违法调头、违法超车、违法停车、逆行等数十种交通违法行为。如今,360度探头已陆续增设至346个,基本覆盖市内主要路口。

  高清探头能看到车内大河报的标题

  据郑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负责人介绍,目前交警支队各大队分管所有的360探头,都由值班民警在指挥室操作进行。昨日上午10时,大河报记者来到郑州交巡警二大队。进入大队指挥室,只见3名值班民警正专注地盯着桌前的电脑屏幕,不时地点击鼠标操作。记者发现,每台屏幕上显示着4个路口的实时画面,民警根据车流等路况信息切换不同的路口画面。

  “每个探头都可以看到方圆200米内的车辆牌号”,在值班民警指导下,记者尝试操控华山路与岗坡路口的360探头,通过鼠标可选择向8个方向旋转探头,并可对准任意方向流畅地推拉探头,记者将探头推近至路口一辆等红灯的面包车,可以清楚看到车内仪表台上放着一份当日的大河报,连报纸上的文章标题都清晰可辨。

  同时,另一台电脑屏幕显示,在颍河路伏牛路口,一辆蓝色马自达轿车正压实线变道,民警立即截图取证,三张连贯的照片记录了该车的违法行驶轨迹。

  四个疑问

  1

  被拍到就会处罚吗?

  据郑州交巡警二大队一名值班民警介绍,每个车辆违法记录都由两至三张连贯照片组成,民警抓拍保存后,还有专人进行审核,对一些有异议、不清楚的记录进行删除。该民警说,在时间、地点、车牌号、禁行标志、违法状态等各种违法要素都具备后,才会将车辆违法记录录入“道路交通违法业务处理信息系统”,车主一般5天内就可上网查到。

  2

  360探头管车内交通违法行为吗?

  2011年,郑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民警曾表示,市内交通管理监控摄像头主要抓拍车辆违法掉头、压线等影响行车安全、妨碍道路畅通的交通违法行为,而对车内交通违法行为,则以路面执勤民警发现后现场查处为主。

  然而昨日,郑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负责人表示,今后被360探头拍到的车内交通违法行为也可作为处罚依据。

  3

  对处罚有异议怎么办?

  郑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负责人表示,对处罚有异议的车主可携带驾驶证、行车证、身份证,到市交巡警支队复议室进行复议,民警将根据具体情况作出相应处理。

  4

  会不会泄露隐私?

  “360探头能把车里拍得这么清楚,车主个人隐私会不会泄露?”郑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负责人表示,车主需持驾驶证、行车证、身份证,才能调取自己的行车违法图片资料,而警方不会泄露这些涉及车内信息的公民的个人隐私。线索提供邢红军

  360度高清人工抓拍监控点位统计表

  金水区107个

  经三路纬五路口

  经二路纬二路口

  东明路纬五路口

  东明路红专路口

  东明路纬二路口

  东明路政四街口

  东三街优胜北路口

  东三街丰产路口

  丰产路经一路口

  丰产路经二路口

  丰产路政七街口

  丰乐路南丰街口

  丰乐路生产路口

  红旗路经八路口

  红旗路经二路口

  红旗路经五路口

  红旗路经一路口

  红专路姚寨路口

  红专路东三街口

  红专路黄河北街口

  红专路经二路口

  红专路经五路口

  红专路政六街口

  花园路丰产路口

  花园路红旗路口

  花园路红专路口

  花园路纬五路口

(责任编辑:石兰)

闁告帒妫旈棅鈺呭礆鐢喚绐�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