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誉欧美的《花木兰》如何才能飘香重庆本地市场?

2013年06月07日 07:52   来源:   

杂技剧《花木兰》剧照 记者 唐浩 摄

  “舞台艺术之光——2013年重庆市优秀原创剧目市内巡演”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10台参演剧目中既有曾在国外受宠的杂技剧《花木兰》,也有斩获多项大奖的歌剧《钓鱼城》……巡演深受观众欢迎。

  5年来,重庆新增原创剧目20多台,斩获全国性重要奖项80余项。不过,这些优秀剧目在面对商演市场时,面临演出成本高、市场亟待培育等诸多尴尬。

  刚结束“舞台艺术之光”演出的杂技剧《花木兰》,7月将启程去国外商演。《花木兰》已成为重庆原创剧目征战海外市场的一个典型。

  《花木兰》受宠

  上座率曾高过太阳马戏团

  这已不是《花木兰》第一次到国外商演。

  《花木兰》的演员们足迹已走过法国、瑞士、比利时等地,所到之处,因《花木兰》美丽的布景、精致的道具、演员出色的杂技功力,使演出备受追捧。一场演出的门票价格在30~70欧元,这在欧洲已是中等水准,有些门票甚至卖到上100欧元。在法国,《花木兰》的上座率曾高过世界闻名的太阳马戏团。

  《花木兰》不仅在欧洲很受欢迎,还曾在美国拉斯维加斯驻场演出,与太阳马戏团同等价位售票。重庆杂技艺术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重庆杂技团)相关负责人透露,重庆杂技团已与美国方面签订了十年合同,进行驻场演出和巡演。

  《花木兰》已蜚声国际,在“舞台艺术之光”的两场巡演票房也很火爆,但在市内只是以包场形式演出,并未真正走入市场、以卖票形式商演。

  斩获多项大奖

  《钓鱼城》难获年轻观众青睐

  曾获得过不少荣誉的歌剧《钓鱼城》,让重庆歌剧院人骄傲。今年5月,这部剧刚在国家大剧院演出了两场,按国家大剧院的统一标准定价,最低100元最高300元,票房总收入达19.1万元。其实,从去年到今年,《钓鱼城》都有商业演出。带着获奖的光环和演出的成绩,《钓鱼城》在此次巡演中也十分醒目。

  然而即便此次最低40元的门票,还是无法讨好年轻的观众。据了解,在年轻人中间,这部剧的售票情况并不理想,不少人认为历史剧可能会比较沉重,观看兴趣不大。重庆歌剧院院长刘光宇介绍,《钓鱼城》一直做着普及工作,已巡演60场,在市内多数都在卖票。但刘光宇表示:“相对杂技剧、芭蕾舞等视觉艺术,歌剧是听觉艺术,视觉艺术更容易抓住人。”

  如今,重庆歌剧院正在积极地推广《钓鱼城》。

  5年20余台剧

  两台剧目票房表现最抢眼

  5年来,我市共新创排演了20余台思想性、知识性、艺术性和观赏性俱佳的舞台艺术剧目。一批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和人才脱颖而出,共荣获全国性重要奖项80余项。

  在这些艺术剧目中,杂技剧《花木兰》和芭蕾舞剧《追寻香格里拉》在票房上表现比较抢眼。重庆演艺集团演出部主任李欣透露,两场剧目的平均上座率达到80%以上,杂技剧《花木兰》自上演以来,反响就很不错。“题材轻松、表现形式很精彩,这样的剧目观众更容易接受。”李欣说,《花木兰》把杂技与舞蹈、魔术、变脸和中国功夫等极具中国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融为一体,使古老的杂技艺术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呈现出来很精彩,吸引人,十分受欢迎,小朋友也喜欢。芭蕾舞剧《追寻香格里拉》是今年巡演新推出的剧目,表现给力的原因在于,首先芭蕾舞在重庆演出市场是稀有的;其次这部剧有剧情,观众比较容易懂,服装舞美等制作也与国际接轨,内容方面展现的也是追寻美好、理想,观众比较能够接受。

  原因

  演出成本高 市场待培育

  就算像《花木兰》这样的杂技剧,虽然观众接受度还可以,但却受到没有演出场地导致演出成本过高等制约。

  据了解,《花木兰》的演出成本在11万~12万之间。重庆杂技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在大剧院演出,租场地一天要5万元,至少要提前一天搭台,如此一来演出成本往上涨,使得票价不能过低,但一旦价格高了,又要考虑本地观众的消费能力。

  “经济基础、受教育水平以及精神消费习惯,都要慢慢培养。比如英国伦敦有200多个剧场,每天晚上有4万多观众愿意消费舞台艺术。但在重庆,更多人愿意听明星的演唱会、话剧,或者其他娱乐。”刘光宇坦言,对重庆市民而言,要接受歌剧这颗艺术皇冠上的宝石,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还有演出商向记者透露,看本土原创剧目演出的人,主要是中年爱好者或者高校的专业团体。“对中年爱好者而言,他们愿意看但自己愿掏钱的不多,更希望包场或者获得赠票,而高校不是这个专业的学生,兴趣也不大。”李欣告诉记者,“我们去老年大学做过宣传,效果还不错。但很多爱好者分布在街道,很难做到全部覆盖。我们也在考虑如何覆盖这部分观众。”

  重庆市文化艺术研究院戏剧研究室主任、品度文化公司总经理黄波认为,目前,不少剧目缺少对市场的调查,在理念、创作题材和创作手法上与观众有些脱节。

  应对

  降低票价 引进明星编导

  让更多人走进高雅艺术的殿堂,本土原创剧目正在努力吸引更多观众。

  李欣表示,此次巡演特别推出40元的低价票,就是为争取让更多市民了解高雅艺术,主动掏钱买票。芭蕾舞剧《追寻香格里拉》、歌舞诗《云上太阳》目前票房不错,杂技剧在六一儿童节期间推广也有不错的表现。

  “国际马戏城建好、场租问题解决后,我们在走出国外时也能在这里驻演。”杂技团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此,杂技团进行了长远规划,甚至打算引进百老汇里的明星编导打造明星效应,并适当降低票价,把名声打出去,吸引更多人。同时,把作品做得更精致、艺术性更强,以国际马戏城为基地,包装、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我们计划打造一台魔术剧,目前正在积极筹备中。”杂技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一系列动作,不仅让重庆市民观看,而且要让外地观众也到重庆来看演出。

  “我们每周五晚上在歌剧院都有演出,并采用了会员制,会员可享受折扣,让更多的人走进高雅艺术的殿堂。”刘光宇告诉记者,他们正努力探索将获奖的剧目与市场结合。同时,他们将不定期在高校、一些单位举行讲座,普及有关高雅艺术的知识,“比如我的二胡讲座就有很多场。”刘光宇说,“现在重庆的市场还属于培养期,不是收获期,争取观众、提高票房是一项工程,急是急不来的。”

  建议

  创作接地气

  从观众角度考虑

  重庆的原创剧目,特别是高雅艺术的创作,要如何能吸引更多观众掏钱买票?

  “我们希望能借此次演出,让大家觉得高雅艺术其实并不遥远,能让市民感受到高雅艺术的魅力。也希望借此培养重庆市民观看高雅艺术的氛围,逐渐形成大家愿意掏钱观看艺术演出的习惯。”李欣告诉记者。

  黄波告诉记者,如何让观众掏钱买票观看重庆原创剧目,是他目前正在研究的课题。他认为,从立项上就要考虑观众的接受度,艺术作品既有商业性也有公益属性,如果不考虑市场属性,将使艺术作品在市场化运作中成本增高,演出中介机构就不愿销售。

  四川省演出公司副总张建刚则指出,创作者在创作时,要把作品做好,要从观众的角度、市场的角度来生产和操作。以十多年前成都打造的音乐剧《未来组合》为例,那时候,谭维维还在读书、没有出名,这部作品在定位上比较明确,主要针对学生市场,先在成都演出,后来推到全国演出了50多场,效果不错。”

  要转变观念

  拿奖与商业结合

  黄波指出,“唯奖论”的观念要改变,不要抱着“艺术作品拿了奖就完成了任务”这样的想法,任何舞台艺术作品都应接受观众的检验。随着重庆一些剧场的修建,不少院团都有了自己的演出阵地,这给他们带来了机遇。

  “获奖不一定有市场,但是拿奖与商业也是可以结合的,比如杨丽萍的作品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不失非常高的艺术性,而且也好听、好看,这样观众就像消费名牌包包一样,愿意接受。”张建刚说,“一个作品不一定非得有豪华的制作,但是要有好题材、好制作团队、好的包装及宣传推广,才能成功。”

  他介绍,如今他们新推出的原创话剧《第二十九棵树》,讲述成都从1982年以来近30年的变迁,“目前在成都演出反响不错,但是因为有地域性,所以走向全国也还在考虑中”。

  记者 卢圆媛

(责任编辑:西西)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