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废的教学楼海口晚报记者陈小毛摄
20日,记者来到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长流镇的海口市长北小学,听不到昔日琅琅读书声,也见不到孩子们雀跃的身影。校园内杂草丛生,茅草高过人头,一位阿婆正在校园内放牛。在长流镇的另一所小学——海口市新民小学,整个校园已被村里出租开起了家具厂。
从2008年开始,这些学校在海口市教育布局大调整中已被撤销,如今这些学校有的闲置多年,有的被村里出租开厂。一边是海口市现有教育用地吃紧,群众子女“上学难”;一边是被撤销的百余所学校闲置。如何合理利用被撤的百余所学校资源,仍需我们思考作答。
教学楼旁建了临时家具厂房。海口晚报记者陈小毛摄
部分校舍被出租办厂
在海口市近几年进行的教育布局大调整中,全市共撤销了152所完小或教学点。据介绍,撤销这些学校的目的是“通过撤销这些生源少、教学质量相对差的学校,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好优质学校”。昨天,记者从市教育局了解到,全市被撤销的152所学校占地总面积102万平方米,其中秀英区43所,龙华区25所,琼山区73所,美兰区11所。
市教育局说,在全市共撤销的152所完小或教学点中,只有127所学校进行了土地确权,至今还有25所被撤销的学校土地没有确权。这些未确权的学校,其土地和校舍等资产的保护,存在潜在隐患。
一些被撤销的农村学校,在教师和学生撤离后,校园闲置,加之教育部门管理力量薄弱,造成对全市152所被撤销的学校土地、校产管理上的缺失。一些村委会和村民争相占用学校土地、校舍,甚至出租获利,教育资源遭受损失。
以秀英区为例,秀英区被撤销的学校共43所,其中42所学校土地、校产的管理主体是村委会、经济社或村民小组,只有一所被撤销的学校归区教育部门管理。在使用方面,该区18所学校的土地及校舍被村委会用作办公场所或村文化室,8所学校的土地及校舍被村委会出租给私人从事各种经营活动。只有一所被撤销的学校由区教育部门用于公办幼儿园教育,16所被撤销的学校的土地与校舍被多年闲置。
市教育局介绍,海口市其他三个区被撤销学校的现状,也大致与秀英区一样。
有关人士分析说,近几年,海口市农村小学教育布局调整力度较大,但主要是着眼于解决当前问题,缺乏从整体上考虑在撤校后对农村教育用地进行统一长远规划。随着海口市城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和城市拓展范围的扩大,市政建设特别是企业项目在村镇征地越来越多,如果没有规划和保护好农村教育用地,今后,海口市农村学校的用地必将像当前城区学校一样,面临用地困难的局面。
财政局捐建的教学楼被闲置。海口晚报记者陈小毛摄
19所现有学校未办土地确权
被撤销的152所学校中,有25所学校土地未确权,在海口市329所现有公办中小学校(含幼儿园)中,目前仍有19所没有办理土地确权,这些学校的教育用地的保护,同样存在着潜在的风险和隐患。
这些至今没有办理土地确权、颁发土地证的学校具体分布如下:在市直属的17所学校中,海南白驹学校没有办理土地确权;秀英区属77所学校(含幼儿园)中,3所没有进行土地确权;龙华区属的73所学校中,7所没有进行土地确权;琼山区属83所学校中,那央小学没有进行土地确权;美兰区属的79所学校中7所没有进行土地确权,此外,该区目前正在施工建设的5所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尚无独立的国有土地使用证。
早年无偿用地造成权属不清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致使这些学校至今没有进行土地确权?据介绍,原因是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致使部分学校土地权属不清和权属争议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土地确权无法进行。
此外,有的学校颁发的是集体土地使用证或者原来就有权属争议,致使学校用地被挤占、侵占。如:市第十四小学约1亩地的活动场所,被附近村民强占盖庙20余年,至今学校仍未收回土地;秀英区石山镇施茶小学、道育小学、扬佳小学等学校的校园内建了村委会办公楼,影响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有些农村小学内建有公庙,每逢祭日,香火缭绕,鞭炮声声,影响了学校的教学环境。
当然,最重要的是,不少村民或村委会认为,政府在村里办学,解决当地村民子女上学,这是好事,因此,村民和村委会可以无偿提供土地,但如果不在村里办学了,或者撤销学校了,村民和村委会就要收回这块不办学的土地。村民们说,如果学校要对这块土地进行确权办证,政府就应该与村里共同协商同意后,依法向村里征用这块办学土地,合理合法进行土地确权。
(责任编辑: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