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渝新欧将推动重庆成为中国"更重要的发动机"

2013年06月27日 07:48   来源:工人日报   

  近日,总计51个集装箱的国际货运火车班列,满载电子产品,从重庆市沙坪坝团结村铁路集装箱中心出发,17天后将抵达目的地德国杜伊斯堡。这已是“渝新欧”国际铁路成功开行两年多以来的第74个班列。

  “渝新欧”是由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波兰、德国铁路部门和重庆市政府共同打造的一条具有“新丝绸之路”美誉的国际铁路联运通道。以重庆为起点一路向西至新疆,途径上述各国后直达欧洲大陆重要交通枢纽德国杜伊斯堡,这条横贯亚欧大陆的贸易货运线路将中欧财富血脉更加紧密地串联在一起。

  “渝新欧”铁路,自2011年3月19日首趟班列正式开行以来,竞争优势逐步显现。在过去,货物从我国运往欧洲主要靠航空和海运,海运需要40天,时间长、运费低;空运耗时约2天,速度快但成本高。然而通过“渝新欧”铁路发往欧洲的货物仅需13天即可达到,比海运快20余天,综合物流成本却与海运相当。

  目前,“渝新欧”班列只需在重庆一次报关及查验,沿途各国海关便可全线放行,平均通关时间仅12小时,货物在口岸的滞留时间只占全程运输时间的17%。据了解,该国际铁路货运线现已实现每周两班(周三和周五)的稳定开行。

  “渝新欧”铁路是一条极具物流成本优势的出口贸易通道,自其开通以来重庆大量电子产品由此销往欧洲市场。难以回避的问题是,“渝新欧”铁路重庆始发时均为满载,但返程货物比例却很小,列车“返空”现象导致了铁路运输成本的无谓增加,影响了“渝新欧”铁路的货运。

  为尽快解决返程货源问题,渝新欧(重庆)物流有限公司应运而生。该公司董事长李行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开展重庆和欧洲之间双向的“站到站”服务,负责通道上物流运输的报关、组织和计划,减少中间环节、降低物流成本是公司的主要工作内容。

  经过近一年的努力,“渝新欧”铁路终于打破了“返空”禁锢。今年3月18日,满载着41个集装箱、价值630万欧元的汽车关键零部件从德国顺利抵达重庆团结村。记者了解到,这不仅是“渝新欧”的首趟回程班列,也是欧洲经阿拉山口到中国的首趟回程班列,标志着“渝新欧”站上了常态化、成熟化运行的新起点。

  “如果仅仅从一个地区的层面来看待‘渝新欧’铁路,是明显不足的。”商务部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光辉认为,对“渝新欧”铁路的定位应着眼于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改变,以及未来如何更好完善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全球布局。

  一方面,“渝新欧”铁路打破我国长久以来“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对外开放格局,既使重庆本地商品出口更为快捷,又给四川、云南、贵州、陕西、湖南和湖北等周边省份的商品出口带来了一条便捷通道,甚至于长三角、珠三角等地的货物也会被吸引过来。

  另一方面,由于在运输时间和运输成本上的优势,中国与“渝新欧”沿线各国之间的贸易,中欧之间的贸易,将会因为这条铁路获得更好的发展。目前,欧洲各国都有意借助该通道,缩短与中国进行贸易的物流周期。

  在今年5月“渝洽会”关于“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经贸合作恳谈会”的主题活动中,各参会国家都表现出了对掘金“渝新欧”的极大兴趣,波兰、哈萨克斯坦、立陶宛、比利时等国更是纷纷抛出橄榄枝。

  正如英国《泰晤士报》曾评论的那样:随着“渝新欧”铁路将更多货物直接运至西欧消费者手中,重庆和中国西部将相应成为推动中国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的一台“更重要的发动机”。

(责任编辑:西西)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