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聘人:二十多天,四份工作
肖梧,青海师范大学网络工程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二十多天前,肖梧完成了毕业答辩后,就立刻进入了求职状态:跑大小招聘会,网上投简历,托亲友四处打听,同时还在复习,准备参加公务员考试。“信心来源于准备。”她说,自己从未想过会找不到工作。
事在人为,没过几天,肖梧就拿到省城一家民营企业的录用通知。“入职第一天,我主要负责接电话和在电脑上收邮件,可第二天我就辞职了。”虽然这家企业在省内有一定的实力,工作相对稳定,但肖梧觉得这不是她想要的。
两周之内,肖梧还去了一家民办学校、一家国有企业、一家正在创业的公司,但都是干不到三天就辞职了。“我也知道自己的这种心态有问题,可是不知道该如何去调整。”肖梧说,自己身边的同学有的也有这样的情况,但现在大多数的招聘单位对应聘者居高临下,完全一副施与者的面孔,让应聘者感觉不爽,加之缺乏完善的升迁机制,这都成了他们“浅尝辄止”的理由。
招聘者:多半个月,招不到人
说到招聘,二十多岁的小尚紧蹙眉头。小尚去年在亲友的支持下,创办了一家科技公司,经过一年多的奋斗,公司业绩蒸蒸日上。“听说今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年’,我本想趁着这个机会扩大公司业务和规模,可没想到用遍了各种办法,却没招到人。”
购置了新办公桌,添了新的电子设备,就连座椅和桌布都已准备妥帖。“现在真是算得上‘虚位以待’了,‘最难就业年’成了我们公司的‘最难招聘年’,真让我觉得很奇怪。”小尚告诉记者,从某招聘网站上,他们共收到简历23份,其中成功面试约见了7人,结果都不符合要求。他们心仪的求职人群为应届大学毕业生,因为这一类人文化素质高,可塑性强。同时,也建立了相对完善的人才培养计划。但是事与愿违,很多大学毕业生都是抱着干几天了事的态度,倾向于去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等公职机构,对私企“不感冒”。
“伯乐”和“千里马”各有话说
一边是招不到人,一边是找不到满意的工作,为何会有这样的矛盾?省城一家公司的人事管理人员直言,部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心态值得探讨:一方面,他们期望高薪和宽泛的发展空间,同时又喜欢稳定、体面的工作环境。“这显然是鱼和熊掌的选择,要想一毕业就实现这两方面的要求,有些不切实际。”
但同时,一些企业“只让马儿跑,不给马儿吃草”的粗放管理也值得商榷。“入职一家公司,能吸引人留下来的不仅是高薪,企业文化、人文关怀这些同样重要。”肖梧说。(文中人物为化名)
(责任编辑: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