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宛南书院遭违法强拆 河南省文物局要求尽快修复

2013年07月16日 16:10   来源:新华网   桂娟 方栋

  15日网络上又消息称:河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清代宛南书院东讲堂,15日遭施工企业违法强制拆除,9间清代古建筑毁于一旦。

  16日上午,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李玉东等会同南阳市政府等有关部门,现场查看了宛南书院东讲堂被毁情况,并召开了调查处理督查协调会。

  河南省文物局副局长李玉东代表省文物局提出处理意见:按照文物建筑保护维修原则,选择具有古建筑修复资质的单位,按照批准方案尽快修复。

  被毁的宛南书院东讲堂位于南阳市实验中学正在建设的一栋实验楼前。大型铲车的铁臂下,昔日清雅的读书“圣地”成为一片废墟,大大小小的木质构件散落一地,碎砖、烂瓦到处可见。尤其恶劣的是,在南阳市文物部门现场制止的情况下,强拆行为依然在进行。

  据现场查看,两三间房屋已被夷为平地。所幸其余房屋的墙体还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建筑构件也还存在,可以按原貌恢复。

  河南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提出,由文物行政执法单位对责任单位――南阳市实验中学进行行政处罚;依法依纪严肃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建议南阳市政府将此案处理结果向全市通报,并开展全市文物保护工作大检查,杜绝此类问题再度发生。

  南阳市政府表示,坚决落实省文物局提出的意见要求,依法对南阳市实验中学进行处罚;严肃追究相关单位和当事人政纪和法律责任,立即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一次全面的文物安全大检查,举一反三,堵塞各种漏洞,确保此类违法事件不再发生。

  据介绍,宛南书院是2008年河南省政府公布的第5批文物保护单位,其前身是一座建于东晋永昌三年的弥陀寺。清代乾隆十六年,南阳知府在此兴建宛南书院,其规模与著名的嵩山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相当。1903年清光绪帝“诏改书院为学堂”,取名“宛南中学堂”。后历经府立宛南第一中学堂、河南省立南阳中学校、河南省立第五中学等多个发展阶段,现为南阳市实验中学。

  宛南书院曾是南阳最高学府,百年来,南阳名士多出于此,除文物建筑本身的历史、文化等价值,宛南书院承载并见证了河南优秀文化教育传统。

  据了解,宛南书院东讲堂由于年久失修,成了危房。校方一度委托南阳市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做了《宛南书院勘察报告暨维修加固设计说明》,但始终未向省级文物部门提出资金申请,维修加固工作终因资金缺口太大被搁置。(记者桂娟、方栋)

(责任编辑:袁霓)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