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来临,大批学校体育场馆因学生离校而闲置,郑州市民张先生兴冲冲地想去健身,却屡次碰壁。一方面是群众锻炼健身的强烈需求和愿望,另一方面是机关、学校、企业体育场地设施大量闲置,这种尴尬的局面在《河南省体育发展条例》出台3年来仍无明显改善。
2010年3月1日起施行的《河南省体育发展条例》中明确规定,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应当向社会开放,鼓励国家机关、学校等单位向公众开放内部的体育设施。但最近河南省人大常委会的执法检查发现,开放进展缓慢,“僧多粥少”普遍存在。河南省体育局群众体育处副处长史展翔说:“以郑州市学校为例,体育场地设施对公众开放的比例非常低,估计不超过20%。”
为何各类公共体育设施开放难度大?记者采访了相关部门和主管人员,发现公共体育场馆、机关学校体育设施对公众开放存在诸多“拦路虎”:一是公共体育场馆实行市场化运营自收自支,势必要收费开放,但许多城市的消费观念达不到;二是责任划分问题,运动中发生安全事故由谁负责,这是学校、机关等场地所属方的最大顾虑;三是正常工作学习秩序的维护问题。
“建设时是公益性的,现在为啥开放不了?因为运营时政府卡住了。”河南省体育局副局长梅宝菊直言,各级政府投资、体育部门主管的公共体育场馆是公益性的,最应该对公众开放,但运营时要求自收自支,政府只拨一点费用,场馆人员的工资都难以维持,如果全天候对外开放,水电费、保洁费、设施维修费等是不小的负担。
(责任编辑: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