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会体育中心游泳卡含场馆费 回应:工作补贴

2013年07月23日 08:48   来源:东方网   言莹 宋韬纬 董光鹏 方盈
    据《新闻晨报》报道,昨日,上海社会体育中心公示游泳“健身卡”成本(6元办卡费包括3.5元保险费,0.5元工本费,2元场馆费)后("游泳卡"变身"健身卡" 6元办卡费=3.5元保险费+0.5元工本费+2元场馆费),引来不少读者追问:6元的办卡费用中,为什么还包括2元场馆费?发生意外,仅售3.5元的保险如何赔付?上海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业务部主任吕依和进一步回答了上述问题。

    问:多年来游泳体检标准不断递减,仅目测如何保障体检有效性?

    答:在游泳场馆的体检,不可能抽一管血,去医院验血,只能做到目测观察。曾有外省市要求泳客出具医院的体检证明才能游泳,但事实说明这项制度没有可操作性。上海是借鉴国内外城市经验,得出目测检查是目前最有效和最便捷的检测方式,能够最大限度的杜绝皮肤病、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酗酒者进入泳池。

    过去的检查血压、心脏等项目,按实际情况看,有很多泳客是健康的,不需要检查的。所以现在根据实际情况作出调整,不强制要求检查,泳客可以自由选择。如果泳客当天感到身体不适,完全可以要求医务人员为其测量血压、听心跳的。

    问:2元的场馆费为什么要泳客付?

    答:这2元是给予游泳馆首验人员的工作补贴,补贴游泳场馆聘请医务人员的费用,也要兼顾他们的利益,让他们更好地执行这项制度。而且,2元的场馆费已经沿用10多年了。

    问:游泳“健身卡”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答:游泳“健身卡”有目测健康筛选、泳客健身提示、健身常识提示、人身意外保障四个作用,实行实名制登记,便于掌握泳客基本健康信息和处理突发事件。增设泳客自我承诺主要目的是提示市民严重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入池的危险性。上述病症无法通过目测排查,让泳客自我承诺能起到提示的作用。

    问:发生意外,3.5元的保险如何赔付?答:办理游泳“健身卡”的费用中含有3.5元的保险费,这一保险全称是“天安人寿游泳者意外伤害保险”。该保险自愿购买,泳客如遇强卖,可拨打投诉电话62531350。这是目前保费最低、保额最高的人身意外保险,购买一份,最长可以在一年时间内获得保障。

    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客服答:3.5元保险费是人身意外保险,并不包括医疗保险。这份保险针对的是在游泳时因意外导致残疾及身故两种情况进行理赔。因意外而身故的,成年人最高可享受30万元的理赔金额,而未成年人最高可以赔付10万元;因意外致残的,保险公司将会按照残疾程度的级数按比例酌情赔付。因系意外保险,故泳客因游泳引发的疾病,比如心脏病、皮肤病等产生的医疗费用并不在此保险的范围之内。

    如在泳池发生意外需要赔付,需要被保险人本人或家属报案登记,之后保险公司会派人处理。一般情况下,保险赔付须凭被保险人的有效凭证,即这张游泳“健身卡”。

    [记者手记]50年来,仅剩“目测”

    今年夏天,游泳“体检卡”更名“健身卡”。这张被诟病了多年的小卡片,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这勾起了我对这张小卡片的一些回忆。在我念书的时候,每到夏季游泳,总要先到游泳馆的体检处的小房间办这张卡。房间里有个“白大褂”,挂着听筒,有时会翻我眼皮儿看,有时他一句话也不说,瞄我一眼就在小卡片上写个字盖个戳儿,交给我。那会儿,这张小卡片5元钱。

    母亲告诉我这是“体检”。上世纪70年代,游泳馆体检要看皮肤、查眼睛耳朵、听心脏。遇到上了岁数的人,还要量血压。“一张体检卡5分洋钿,好买一包五颜六色的弹子糖了!”所以,有不少小伙伴几个人借用一张体检卡,换寸照或者直接不贴寸照。

    据说在上世纪60年代更复杂,体检必须到地段医院,花两角四分,医生检查后在游泳卡上敲个合格图章,才能去游泳。

    对此以前,也难怪昨天社体中心对游泳“健身卡”的成本进行公示后,市民的质疑并没有就此平息。因为今年更名后,只剩下“目测”算是体检。

    近年来,市民质疑游泳场馆体检走过场,只卖“卡”不“体检”。这质疑的是“走过场不好”,而并非是体检本身不好。不料,这体检越来越瘦身,今年索性“骨感”得变成了目测。难怪市民们要担心,目测真能防住病?我的安全谁来保障?

    标准一直在下降,价钱却没有跌。3.5元的保险费明示自愿购买,0.5元的工本费也好理解,但2元的场馆费为什么还要付?看一眼就得付2元?难道我们支付的游泳费里,不包含场馆费吗?

    看来,“健身卡”的问题,还需要再理理清楚。大家关注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保障泳客安全,这似乎不是一个简单的改名就能解决的。

(责任编辑:秦静)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