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从骆驼到火车 从丝绸到笔电 嘉峪关见证古丝绸之路变迁

2013年08月05日 07:59   来源:重庆日报   

西行漫记

  时间:8月4日

  行程:嘉峪关就地休整

  晚霞、余晖,茫茫戈壁滩。隆起在天际线上的,是一座古城楼的剪影。这就是嘉峪关,万里长城最著名的关口之一。

  从嘉峪关往南一公里多是兰新铁路。如今,最多的时候每周会有三趟渝新欧班列从这里呼啸而过,一路向西,朝着新疆哈密疾驰。嘉峪关原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吴生贵介绍,2200多年前,张骞和他的后继者们,正是沿着这条路线,把中国产丝绸、陶瓷,带到了中亚、欧洲。

  到了明中期,明朝政府为抵御外敌,从如今嘉峪关所在地为起点,修筑了著名的万里长城。尽管如此,以军事防御为目的的嘉峪关,并无意阻断东西方的贸易往来。所以,在嘉峪关屯兵驻守的同时,明朝政府在此设立了税务机构。吴生贵说,明朝以来的中西贸易尤其频繁,为满足巨大的贸易流量需求,明朝政府最后不得不在嘉峪关以北20多公里的地方增设嘉峪关副关。嘉峪关,由此成为明以后中西贸易的见证,高耸的塔楼和威武的守关将士一起,每天目送川流不息的驼队一路向西,消失在大漠深处。

  18世纪晚期,冷兵器的衰败让嘉峪关的军事功能渐趋于无,商贸通关成为嘉峪关唯一功用。但到了上个世纪30年代至50年代,相继开通的兰新公路和兰新铁路,并没有从嘉峪关关口通过,新的物流路线,让嘉峪关从此仅剩下象征意义。 1991年,北疆铁路建成,新的欧亚大陆桥打通。火车从江苏连云港始发,经西安、兰州,沿着河西走廊一路向西。不过,由于这条线路缺乏基础货源和合作机制,因此并没能形成常态化运行。

  2010年,重庆首开渝新欧班列,此后每年近亿台的笔电产品,与这座古老关口擦身而过。600多年来,嘉峪关所见证的历史变迁,从骆驼到火车,从丝绸到笔电,而逐步进入常态化运行的渝新欧,则肩负起了串起“新丝绸之路”的使命。(吴刚)

进入专题>>>

(责任编辑:西西)

閸掑棔闊╅崚甯窗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