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民航局宣布,从7月18日起,北京、上海等地八大繁忙机场的航班,除了天气和军方活动以外,不再以“流量管控”为由限制起飞。这一举措立刻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作为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第四的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也被列入本次八大“不限飞”机场之列。
准点率提升三成多
在深圳机场,多家航空公司的地面服务人员向记者表示,从民航总局推出“不限飞”政策的这一段时间来看,可以明显感受到,除天气原因外,延误的航班的确有所减少,“尤其是以前机组经常通报有流量控制,但最近值班我都没接到这种通知了。”海航一位地面服务部经理说。
根据“飞常准”提供的最新统计数据,通过对7月八大机场天气分布、出港起飞准点率和出港到达准点率趋势、政策实施前后准点率增长率情况分析,自7月18日新政策出台之后,深圳宝安国际机场出港起飞准点率增长32.95%,出港到达准点率增长32.34%。
流量控制远未消失
但这并不代表误机现象有明显改善。东航一位值机主任告诉记者,尽管深圳机场不限起飞,但也只是限于那些由深圳往返北京、上海等其他七大机场之间的航班,来往其他地区的航班还是会受到流量控制的影响。记者也注意到,在机场广播通知中,当日从重庆和哈尔滨飞往深圳的两趟航班正是因“流量控制”而推迟了降落。
另外,记者了解到,一架飞机要在两个地点之间飞行四次,一旦第一次延误之后,后面的飞行计划就被全部打乱。这种延误往往被归到航空公司的运营之中,为空管背了黑锅。
然而,即使是在八大机场之间,目前也无法完全避免流量控制带来的麻烦。记者发现,仅仅在15分钟内,就有两趟分别飞往北京和上海的航班起飞延误。一位机场运行人员对记者说:“还是有很多因为流量控制而误点的航班,像那趟去上海的飞机,在停机坪上趴了一个半小时才起飞。”
据之前空管部门相关人士向媒体透露,“不限起飞”不是完全不考虑安全因素的强行要求起飞,只是以地面等待为主,辅以空中等待。当遇到极端天气或者军事活动,依然会采取流量控制。
航班延误险理赔烦
民航局出台八大机场“不限飞”政策,效果还有待更长时间的检验。
记者在深圳机场采访了多名旅客,他们表示最近都遇到过飞机误点的情况。一位来自衢州的旅客告诉记者,他今年曾经因为大雾天气遇到航班延误了两天的状况,而这次在深圳他的航班又晚点了3个多小时,“已经都习惯晚点了”。
记者了解到,目前旅客乘坐飞机可以购买航空延误险,主要对因恶劣天气、恐怖分子行为、自然灾害、机械故障、航空公司超售或航空管制等原因造成的延误进行承保,近几年,南航、东航国航等部分航空公司又推出新款的航空意外险,除原有的保险范围外,还针对“航班延误”、“航班取消”等提供了保障。但在实际情况下,很少有旅客会申请,甚至还不知道有这样的服务。究其原因:一是国内针对航班延误索赔的情况虽然有相关规则,但至今没有明确的赔偿标准;二是很多旅客表示,延误险都是针对航班延误4个小时以上的情况,并且赔偿不是现场办理,申请手续很麻烦。
常年出外做生意的王先生上周因为航班延误损失了一百多万元的生意,“当时没从合肥赶回来,然后客户就把订单转给了另一家公司,当时航班晚点是航空公司的原因,理应要让对方赔偿这笔损失吧,但是现在国内根本没有相关的法律可以进行申诉,弥补因航班延误而产生的经济损失。”
(责任编辑:秦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