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就业增投入 江苏经济发展以改善民生为取向

2013年08月08日 09:22   来源:新华日报   杭春燕 耿联

  在上半年江苏经济“换挡”、“攻坚”的同时,改善民生成为全省经济政策的重要取向,让人民幸福地生活成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收入增物价稳,就业成“稳定阀”

  “你可以跑不过刘翔,但不可以跑不过CPI。”这句近几年的流行语传递出一个信息,即,收入的“增”与物价的“稳”跟民生幸福息息相关。

  令人欣慰的是,上半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68元,同比名义增长9%;全省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8181元,同比名义增长11%。与此同时,居民消费价格基本稳定,CPI上半年同比上涨2%。这也意味着,城乡居民收入在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实际增长仍然分别达到7%、9%。

  百姓关切的城乡居民收入这一指标何以实现较快增长?应该说,我省针对重点人群倾力实施的一系列促就业“招数”功不可没。对此,省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厅厅长谭颖表示:“促进就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目标。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途径。上半年,我们通过完善政策、细化举措,实现了‘大学生找工作有利好、农村劳动力转移有路径、困难人群就业有帮扶’,保持了就业形势的总体稳定。”

  上半年,我省专门出台了小微企业招用大学生扶持政策、开发了1.1万个供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选聘3056名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全省共为6.6万农民提供创业服务,同时扎实开展“春风行动”,促进农村劳动者与就业岗位对接;全省共帮扶失业人员再就业35.2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8万人,分别完成全年目标的97.8%和136%。此外,各地深入开展的“送政策、送培训、送人才、送服务”为重点的援企稳岗活动,上半年,共为困难企业发放社保补贴和岗位补贴2093万元,发放小额担保贷款4.95亿元。

  “上半年我省各项发展指标中,民生指标是显著亮点。无论是城乡居民收入,还是新增就业等指标,都令人鼓舞。”省政府参事室主任宋林飞教授认为,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守住底线为民办好实事的发展理念,说明“我们的发展并不只是重视经济指标的增长,而是更重视民生指标的增长”。

  保障提升,编织社会托底“安全网”

  7月22日,在徐州市医保中心,刚刚完成一个疗程化疗的徐州癌症患者王玉春,说起领到的36000元医保“二次补偿”,感动得直掉泪。王玉春一家全靠丈夫打工每月2000多元的收入,而她每月需要自费的医疗开销却达8000元。“这笔钱就像天上掉了馅饼。”

  王玉春的“馅饼”来自于医保惠民的新举措。为了降低重特大病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省人社厅于4月1日下发了《关于做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有关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并选择苏州、南通、连云港、淮安和宿迁五市试行大病保险试点,其他省辖市“至少选择一个县(市、区)进行试点”。具体报销比例由各市确定,但不得低于50%。在试点的基础上,明年全省将全面推行该项制度。

  “近年来,省政府每年都要围绕民生改善做十件实事,这些实事都是围绕老百姓最关心的、最想解决的事情去做,如解决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宋林飞注意到,省政府十件实事中,每年都会增加一些新的实事来做,如今年提出提升城乡统筹的层次和水平,进行城乡低保整合,解决居民大病保险问题等等,“可以说,每年的实事都有令人惊喜的‘加法’,都有实实在在的含金量。”

  截至6月末,全省企业职工养老、城镇职工医疗和失业保险等主要险种覆盖率均达96%以上,全省企业退休人员月人均基本养老金水平达到2027元。另外,从今年1月1日起,全省新农保和城居保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同步提高到每人每月80元;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280元,全省城镇职工医保和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平均达到83.1%和70.8%。

  更难能可贵的是,我省还在保障民生持续改善的机制建设上狠下力气。“惠民生,需要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同步推进,也需要不断创新举措来优先推进。”谭颖告诉记者,我省各地积极探索整合新农保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面启动大病保险试点,建立起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相适应的居民医保筹资机制和财政补助增长机制,积极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登记、个人缴费、待遇领取、权益查询“四个不出村”等,都走在了全国前列。

  加大投入,“坚守不渝惠民生”

  7月26日,在省政府全体会议上,省长李学勇强调:“要坚守不渝惠民生。要始终坚持民生优先,立足当前办好实事,着眼根本构建体系,多谋民生之利,多解群众之忧,切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

  那么,扎实推进惠民生各项工程,我省又有怎样的计划和安排?记者从李学勇讲话中梳理出若干条“工作指针”:

  ——深入实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计划,确保完成年度增收任务;

  ——大力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统筹抓好就业困难人员、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

  ——稳步提高社会保障统筹层次和水平……

  “今年是高校毕业生人数最多的一年。我省将重抓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落实,大力组织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和技能就业专项活动,全面落实5000个基层公益性岗位和1.6万个就业见习岗位,深入开展高校毕业生招聘活动,实施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制管理,切实保障应届毕业生就业水平不降低、有提高。”谭颖说。

  记者了解到,我省今年还将研究制定省级层面整合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具体办法。同时,继续大力推进私营个体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参保,巩固提升各项社会保险覆盖率。着力提升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市级统筹运行水平。

  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促进教育公平、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可以预见,江苏的“惠民礼包”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大。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张颢瀚教授坦言,目前江苏经济处在由全面小康社会向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迈进的阶段,处在传统工业化后期向新型工业化和后工业迈进的时期,这是另一种“双轨并行”,这时候尤其需要加大包括社会民生服务系统等在内的基础设施量的增加。“国外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大规模投入,才能满足社会转型和经济转型的需求。”

  张颢瀚进一步分析指出,江苏近几年不仅在推进产业转型、创新驱动上投入力度很大,在改善民生上投入也很大,表现在百姓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都有了明显改善,六大保障体系正在逐步建立。他认为,“所有这些方面的投入都是‘两个转型期’的必须,否则就难以跨出‘中等收入陷阱’。这些投入,也为未来长远发展在打基础。”

(责任编辑:石兰)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