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地下避暑空间开放"慢一拍" 徐汇以外区暂无计划

2013年08月09日 01:44   来源:东方网   徐进;叶佳琦

  据《劳动报》报道,申城遭遇持续高温天气,民防部门近日发文要求,利用具备开放条件的应急避难场所、地下空间等,为居民提供避暑降温场地。不过,记者昨天实地走访,发现多数市民还是“滞留”在地铁通道里,摇扇纳凉。记者从市民防办了解到,上海的人防工程区别于外省市,目前具备开放条件的只是一部分,其他人防工程因为不具备通风条件,或者其他原因,不宜开放,贸然进入,恐怕对民众健康有害。

  昨天,记者致电浦东、徐汇、黄浦等上海主要中心城区的民防办,了解到目前除了徐汇区民防办先前已开放了地下空间供市民避暑,其余各区皆表示暂时还没有开放计划。除了通知刚出,尚未来得及作准备的缘故,长宁、浦东、闵行、普陀等民防办也纷纷表示,开放应急避难场所、地下空间有诸多需要考虑的因素。“比如,场所是否涉及军事秘密,地下空间是否符合向市民开放的条件,这些都是需要考虑进去的。”各区民防办表示,他们还将结合区里的实际情况,作进一步的考量。据了解,目前徐汇区已开放的地下空间有徐家汇地铁站与徐家汇公园。

  由于今夏上海高温天不断,不少市民选择在地铁站席地而坐,躲避炎炎烈日。其中,地铁2号线徐泾东站、4号线大木桥路、9号线星中路站、10号线同济大学站等站点“人气火爆”,聚集乘凉市民最高时可达近百人。

  市民防办主任沈晓苏昨天表示,重庆、杭州等城市每年夏季都会开放人防工程(防空洞)为居民提供纳凉场所,而在上海,具备向市民开放用于纳凉场所的人防工程很少。重庆、杭州向居民开放的人防工程多为坑道式工程,具有山洞自然降温功能,而上海修建的人防工程均为地下室式,温差比较小;同时,上海的人防工程贯彻平战结合、综合开发和“谁投资、谁使用”原则,人防工程结合民用建筑地下室同步配建,平时主要用于停车。目前,上海对社会开放的地下空间约5800余万平方米,其中具备人防功能的工程仅占六分之一多一点。

  沈晓苏表示,虽然上海的人防工程不能更多地在避暑纳凉中发挥作用,我们仍然要在积极开辟避暑纳凉场地方面有所作为。针对今夏高温暴露出来的问题,正准备加快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内供水、供电等配套设施,合理规划布局,对于以学校、文化体育场馆作为基础建立的应急避难场所,要同步完善相应避暑纳凉功能,在应对极端高温天气时发挥作用。

(责任编辑:邓一)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