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日,深圳市文明办公布了今年第二季度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报告和窗口行业满意度调查结果,80.55的公共文明指数得分比第一季度略有下降。超过三成的市民认为垃圾分类指引不清,而医疗服务行业满意度再次垫底。
公共文明指数低于上季度
据了解,深圳从2010年第三季度开始,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期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和窗口行业公众满意度调查。公共文明测评由四个项目构成,包括公共环境、公共秩序、人际交往、公益行动。
报告显示,今年第二季度深圳市公共文明指数得分为80.55分,比第一季度降低了1.93分。在各测评项目中,公益行动得分率90.71%最高,最低的是公共环境76.57%。全市公共文明进步指数为-2.94%,各测评项目进步指数均为负,整体公共文明水平略有下降。得分排名第一的是福田区,第二是盐田区,第三是罗湖区。坪山新区和光明新区则排在最后两名。
负责此项测评的深圳大学深圳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课题组分析认为:本年度两次公共文明测评结果相比上一年度整体水平略有回落,其中影响较大的因素是公共环境与公共秩序。深圳城市硬件环境,如各类公共设施、休闲文化场所的建设比较完备,现场考察及市民评价均较好;但是相比而言,与市民行为紧密相关的测评内容,诸如卫生环境中的乱扔垃圾杂物、乱张贴、乱涂写等测评内容得分则相对偏低。文明城市的建设与人的行为密切相关,而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公共文明建设更需要全体市民在诸多文明行为细节上努力完善。
垃圾分类不清晰
在得分最低的公共环境测评项目中,“公共设施(邮箱、报栏、座椅、窨井等)无人为弄脏、损坏现象”得分率最高,为96.50%,广受赞誉;但“街道及公共场所垃圾桶使用便捷、垃圾分类指引清晰”得分率最低,为52.00%。
有关公共场所的垃圾桶,问卷调查显示,67.9%的市民认为街道、公共场所垃圾桶配置“非常方便”或“比较方便”,19.2%的市民认为“基本方便”,12.9%的市民认为“比较不方便”或“非常不方便”。各区比较,原特区外各区居民对垃圾桶配置是否方便的评价明显低于原特区内各区。
对于“分类垃圾桶能否引导市民识别如何分类扔垃圾”,有35.2%的市民表示“完全不能”。调查组现场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考察点垃圾桶无分类标识或者标识不清晰,无法有效地引导市民分类扔垃圾,这一问题在社区、商业区、文化场所、比赛演出场所更为突出。
(责任编辑: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