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郑州公交“哺乳专座”引热议 专家称效果不佳

2013年08月19日 14:00   来源:钱江晚报   段罗君
    最近一条微博转得挺火:为了给乘坐公交车的哺乳妈妈们一片私密空间,郑州首次在公交车上设立“哺乳专座”,为妈妈们避免了尴尬。

    从照片上看,操作难度似乎并不大:郑州公交在一辆906路公交车内,将靠边的一个座椅设置成“哺乳间”,车窗上贴着“哺乳间”三个大字,当妈妈需要为宝宝哺乳时,就可以将座椅周围的帘子拉合。

    这个充满暖意的举措,得到了不少市民和网友肯定。网友“紫箫逸凡”就认为,这个小小的细节,是城市文明、人性化服务的体现。

    但赞同的同时,也出现了另一种声音。市民刘先生就说,“车上如果没有喂奶的妈妈,但因为有“哺乳间”字样,这个特殊的座位有些乘客也不好意思去坐,无形中就是占用了乘车资源。”

    争议在扩散,杭州的市民也问了:杭州公交车上会推出“哺乳专座”吗?

    昨天记者向公交公司询问,答案有些出人意料:

    其实,早在两年前,“哺乳专座”就已经在杭州的公交车上试点推出过了。

    2011年,杭州公交二公司率先在K20路上试点,在20辆公交车上设置了一个特殊座位:哺乳妈妈专座设在公交车内最后排的一个座位上,并在座位上方安装了一个帘子,围成一个相对私密的小空间。

    公交二公司副经理颜国维告诉记者,“当时的初衷,就是为了给乘坐公交车的哺乳妈妈们一个相对独立舒适的乘车空间,避免尴尬。”

    初衷是好,但实际效果却不尽人意。

    颜国维无奈地说道:“哺乳妈妈专座这个特殊的座位,几乎没有哺乳妈妈来坐,基本上还是普通乘客在乘坐,所以,实用性并不高。”

    “哺乳妈妈专座”,就此不了了之。

    杭州公交集团表示,如果杭州市民的呼声比较高,杭州公交集团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考虑“哺乳妈妈专座”是否重出江湖,但根据之前K20路试点情况来看,暂时不考虑再推出哺乳专座。(记者段罗君)

(责任编辑:秦静)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