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北京违建举报同比上升62% 最牛违建或15天内难拆

2013年08月21日 18:22   来源:北京日报   金可

  昨天,备受关注的人济山庄楼顶违建拆除进入第6天,几位施工人员身穿红色安全服,腰系安全带在楼顶违建区域,用气焊切断金属架,拆除仿真假山石,拆除工作按部就班,施工现场没有出现明显的噪音与粉尘污染。本报特约摄影孙山

  昨天,人济山庄“空中别墅”开始拆除部分假山体材料,城管部门也已开始调查该小区内其他居民楼楼顶违建。人济山庄“空中别墅”名声大噪,也使得违建成为市民关注的焦点,上周96310城管热线接到的违建举报大增。

  “空中别墅”楼下建起安全通道

  昨日,记者来到人济山庄,4号楼顶层的“空中别墅”继续拆除。午后闷热的天气里,仍能看到工人忙碌着。房子东侧漂亮的阳光房玻璃没有了,建筑整体暗淡不少。

  “空中别墅”的一些假山体材料已开始被拆除。在26层通往顶层的楼梯间里,记者看到不少被撕下来的“假山皮”堵在通道内。这些厚厚的硬壳状的建筑材料就像壁纸一样,外观图形和假山几能乱真。虽然张必清此前一再表示,这种“假山”材质很轻,但记者试着提了提,一块差不多一人高的“假山皮”也有几十斤的分量。

  目前违建绿植正在进行搬除。正如张必清此前计划的,最先拆除的是葡萄架,阳光房的部分拆除工作也已完成。

  4号楼楼下,数十位工人正围着楼体搭建安全通道,昨日已基本完成。此举主要是为了防止发生高空坠物的危险。安全通道围绕着4号楼整体一圈,由长条木板和脚手架构成。

  出入楼门的邻居表示,此前一直担心高空坠物,现在安心一些了。“我们只希望违建能尽快拆除。”一位居民说。

  目前,自城管贴出“15日内拆除”的通知书已过去8天,但由于假山体过于庞大,很难在15天内拆除。城管部门表示,对于违建肯定要一拆到底,但根据目前的情况进度看,如果15天拆不完,将会宽限时间。

  小区内疑似违建被查

  对于人济山庄小区内其他几栋居民楼的楼顶疑似违建,城管部门表示也已开始“着手调查”。人济山庄的居民反映,在小区的1号、2号、5号、6号等几栋楼顶层、一层,都存在有阳光房、占据绿地过道等违建。

  按照正常的拆违程序来说,城管部门要先对照该小区原有规划图实地测量违建情况,之后先约谈相关违建业主,要求其自拆;如果违建业主不自拆或者根本不到队里接受调查,城管部门将在其家门外张贴限拆通知书,要求其15天之内进行自拆;如果业主未在限期内自拆,将上报海淀区政府启动强拆程序。

  石景山海淀违建举报上升

  随着人济山庄“空中别墅”被曝光,关于违法建设的举报量也突然“爆棚”。据市城管执法局指挥中心统计,从8月12日至8月18日,96310城管热线上周共受理群众举报6560件,同比上升31.6%。其中,违法建设举报跻身前三,同比上升62%。非紧急救助服务中心12345的统计数字显示,从8月12日至19日,违建举报受理量达到2002个,较上周上升19.5%。

  记者昨日从市城管执法局了解到,从区县举报情况看,城六区中石景山区、海淀区举报量上升较为明显;郊区县中延庆县、顺义区举报量上升幅度较大。

  据介绍,目前举报的小区内违建问题主要分两类:一部分是侵占小区内草坪等公共空间建设小院,有的业主甚至还在违建院内种菜、养宠物;另一部分与“空中别墅”类似,在楼顶上私自加盖房屋,同时,还有一部分业主通过封闭阳台擅自外扩。记者金可

(责任编辑:袁霓)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