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开心农场"昨下线 西安网友忆"偷菜"时光

2013年08月21日 17:10   来源:三秦都市报   

  “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一起偷过的菜吗?”人人网官方网页日前宣布20日关闭“开心农场”游戏的服务器,众“农友”纷纷追忆起“偷菜”的快乐时光。

  铁杆“农友”追忆“偷菜”小乐子

  说起当年“偷菜”的经历,市民小马不禁笑开了怀。2009年的时候,办公室流行起“偷菜”,经过同事推荐,之后就一发不可收。为了及时升级,能多开垦自己未知菜园,只能“东偷西偷”,同时还要提防“敌人”惦记。因为植物有一定的生长周期,“开心农场”游戏有明确的成熟期,“我就掐着点,定闹铃及时收,要不就被‘偷了’。”

  “那段时间,中国式的问候‘吃了没’都演变成了‘今偷菜了没’?”和小马有同感的市民刘陆说。半夜起来“偷菜”是家常便饭,为了快速升级,开垦菜地,启用开心牧场,有时加班没时间,就电话让女友帮忙盯着,趁势下手偷菜。“开心农场”风靡一时,在长安区一带及个别学校诞生了现实版“开心农场”。其实,“偷菜”深受大家喜爱的原因,就在于那种集中精力的愉悦感。虽然后来不玩了,但是那种小乐子仍让人留恋。

  “开心农场”下线网友纷纷发声

  人人网官网宣布20日关闭“开心农场”,让众网友怀念“偷菜”的美好的同时,纷纷感慨:神马都是浮云。网友刘小昭说:“什么叫狂热,就想想当年玩开心农场,何时种,何时收,心里明镜似的,吃饭能忘,‘偷菜’坚决不能忘。”网友张乐乐说:“为了能‘偷菜’,我一拖三搞了4个账号,同时玩的人羡慕我升级的速度都赶上火箭了,哈哈,反正现在也玩不成了,这成了不得不说的‘秘密’。”也有网友说,回忆之所以成为回忆,就是因为它是过去时,更好的网游等着我们去玩呢。

  专家称为健康网游要适度

  据了解,开心农场仅在人人网上下线,在其他平台仍在应用,互联网专家曾给出分析,这类社交游戏拥有短暂生命,实属必然。人人网的负责人对此做出回应,这是游戏开发商的决定,人人网作为提供应用的平台,为了留住老玩家,会以赠送网络礼包的形式补偿用户。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石英对“开心农场”的下线分析称,“开心农场”属于轻度社交游戏,前几年比较流行,受众普及度也非常高。是对农垦生活的向往,更是快节奏生活下的一种调剂。游戏下线是必然的,任何游戏它的持久性、关注度并不可能一直居高不下,加上网游的不断更新也会分流一定的受众。

  省人民医院心理科主治医师宋东峰说,长久沉溺网游对人的身心都有一定的伤害。不眠不休的沉溺于网络游戏,眼睛、颈椎以及身体的各项机能都有所损害。过度网游从精神层面分析,易形成强迫性重复,而从认知行为上而言,属于行为强化。假如人过度的反复做一件事情,会造成心理闭塞引发语言、心理障碍。为了您的健康,网游要适度。

(责任编辑:石兰)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