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重庆妹子施廷懋 昨日夺得女子跳水个人全能金牌

2013年08月26日 07:32   来源:重庆晨报   

重庆妹子施廷懋表现出色夺得女子跳水个人全能金牌

  虽然第十二届全运会本月31日才正式开幕,但重庆代表团又提前取得一枚金牌。昨天,在全运会跳水女子个人全能比赛中,不久前在世锦赛女子双人3米板夺冠的重庆妹子施廷懋表现出色,以746.25分的高分取得冠军,这也是重庆跳水队在全运会上夺得的首金。

  揭秘1

  跳台不擅长但两年前已开始练习

  施廷懋的主项是跳板,但全能项目要比跳板,同时也要比跳台,那她如何搞定自己不太擅长的跳台?昨天决赛结束后,夺得冠军的施廷懋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我在国家队没有放弃10米跳台的训练,备战世锦赛也一直在练。由于这届全运会没有1米板的比赛,教练提出参加个人全能,我要感谢教练。”

  施廷懋的确要感谢教练刘犇,早在2011年下半年,全国跳水锦标赛结束后,由于1米板被剔除出全运会,因此刘犇决定让擅长跳板的施廷懋备战个人全能。“个人全能首次进入全运会,竞争没有其他项目那么大,此外,施廷懋具备一定的跳台基础,稍加练习应该可以出成绩。”刘犇回忆起当时的想法说。

  之后接近两年的时间,施廷懋每天在完成了正常的训练任务之后,都会加练几组10米台的训练。“这两年来,基本上每次训练课我都会给她安排跳台的内容。”刘犇说,加练跳台训练之后,施廷懋的训练强度被增大,有段时间她的肩伤还因此而复发,“她肩伤复发那段时间,我们也没敢松懈,她时常都是带伤训练,训练结束后才到医务室理疗和放松。为了这块金牌,她付出了不少的心血。”刘犇说。

  揭秘2

  赛前教练失眠施廷懋睡得香

  施廷懋或许不知道,决赛开始前的晚上,刘犇失眠了,究其原因,刘犇透露说:“施廷懋的优势在跳板上,这一点我们非常有信心。但是对于10米跳台,我们多少有些不放心,主要还是她在跳台上的动作不够稳定,经常会出现失误。”从以往的比赛来看,施廷懋都是在跳台角逐中落后,然后通过跳板来扭转局面,因此,对于如何在全运会赛场上扬长避短,刘犇在比赛的前夜一直研究到凌晨3点,“在战术方面,我们决定让施廷懋在跳台上不要保守,争取凭借稳定的心理素质,在分数上咬住对手,避免在跳台结束后落后太多的局面。”刘犇说。

  决赛前一晚,施廷懋的心态和刘犇截然不同,“我比赛前一晚休息得可以,也没有想太多,按照平时正常的作息时间睡的。”施廷懋说。因为代表团明令禁止参赛运动员出运动员村就餐,因此施廷懋比赛前一晚吃的很简单,“就是运动员村的那些东西,很简单,因为第二天有比赛,我也不敢吃太多,简单吃了点,也不敢吃太辛辣。今天早上也是吃了点面包牛奶,因为比赛开始的早所以也没敢多吃。”

  揭秘3

  跳台比赛完金牌基本就稳了

  决赛中施廷懋也是完全按照刘犇的战术意图跳好每一跳,第19个出场的施廷懋在第一跳就跳出了76.85分的成绩,仅仅落后擅长跳台的竞争对手黄小惠3.15 分。之后,施廷懋越跳越好,第三跳之后,已经反超对手占据了第一的位置,第四跳、第五跳,施廷懋依旧表现稳定,均得到了76.80分。竞争对手黄小惠则被施廷懋的稳定发挥影响了心态,在第四跳出现失误,两人的积分差距越拉越大。最终跳台比赛结束时,施廷懋已在积分榜上遥遥领先。

  当看到施廷懋在跳台比赛中发挥稳定,教练刘犇长舒了一口气,“跳台比赛一结束,我心里的一块大石头就落了地。结果比我预想的还好,我之前考虑只要不落后太多就好, 没想到居然还领先了。那时候,我就预感金牌已经基本到手了。”跳台上的出色表现,让施廷懋信心大增。随后的4个跳板动作,施廷懋均以高质量完成,在最后一跳前已经领先第二位选手14分。

  最后一跳,施廷懋选择了难度系数3.0的5152B(向前翻腾两周半转体一周屈体)。只见她胸有成竹地踏动跳板,奋力跃起,优雅翻转,轻盈入水,现场观众报以热烈掌声。75.00分,施廷懋毫无悬念地夺得冠军,此时教练刘犇先是兴奋地跳了起来,紧接着与身旁的重庆运动技术学院水上系主任周玉生相拥庆祝。

  施廷懋觉得这块全运会金牌很难得。

  施廷懋取得的这枚金牌并非是重庆代表团在本届全运会上取得首金。由于李雪芮在去年伦敦奥运会上摘得羽毛球女单金牌,根据有关规则,这枚奥运金牌相当于两枚全运金牌,由此重庆代表团在全运会前就已有两枚金牌入账,加上昨天施廷懋的金牌,重庆团已经取得三枚金牌。值得一提的是,施廷懋昨天所创造的746.25分,不仅是她参加该项目以来的最好表现,同时也是设立女子个全能以来在正式比赛中出现的最高分数。

(责任编辑:西西)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