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街头火爆的蟋蟀市场 蒋文龙 摄
每年初秋,苏州皮市街头总会出现一批挑着一箱箱小瓷罐的人,在街头摆摊叫卖。这些白色小瓷罐里装的都是蟋蟀,便宜的十来块钱一只,贵的高达上万元。在苏州,斗蟋蟀的传统由来已久,据苏州市蟋蟀协会统计,当地玩蟋蟀的人超过3万,每年都会举行几场斗蟋蟀大赛。一只小小的蟋蟀,为何让人如此痴迷,天价蟋蟀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利益链?昨天,现代快报记者前往实地进行了采访。
昨天傍晚,尽管已是黄昏,但在苏州皮市街花鸟市场北侧一条小巷里,街边依然摆满了白色小瓷罐,坐在马扎上的小贩正不停地吆喝叫卖着,几十名顾客把摊位都占满了。市民王老先生告诉记者,在苏州不少人都玩蟋蟀,老人指着小巷深处一家小宾馆说,如果有钱想买到品相好的,可以去那里看看。
走进王老先生介绍的小宾馆,现代快报记者看到不时有人背着大包或捧着罐子进进出出。宾馆老板娘告诉记者,每年的8月中旬至9月中旬,这里都会准时入住一批售卖蟋蟀的商贩,多的时候有五六十名,他们基本都来自山东的德州和泰安。随着商贩们的到来,从上海、无锡、天津等地赶来“觅宝”的买家也不少。老板娘说:“在这1个月里,很多商贩都能卖出上百个蟋蟀。运气好抓到好品相的蟋蟀能卖到一万多元。”
苏州成山东商贩淘金地
在宾馆的二楼,现代快报记者遇到了从事蟋蟀销售多年的徐女士。她来自山东泰安市,她告诉记者,山东是全国蟋蟀的主要产地,特别在德州和泰安两地已形成成熟的产业链。住在这家宾馆里的,基本都是她老乡。徐女士说, 抓蟋蟀是一个苦差事。每年初秋,蟋蟀“上市”,一到晚上,他们就会五六人为一组,一人手里攥个小网兜,弯着腰到玉米地里,一边慢慢行走,一边侧耳倾听蟋蟀的叫声,来回从田地这头趟到那头,靠听蟋蟀的叫声来辨别它的位置和品相。忙活一夜,到了天亮总会抓到一些,但基本都是品相很差的,只能卖几十块钱,而人也被蚊子叮得浑身是包。
不过,在徐女士的家乡,每年都会有四五个人,抓到价格上万、甚至数万元的“上品蟋蟀”。去年,徐女士身边就有一人,头一回入行,抓到一只“上品”蟋蟀,以两万元的高价卖出去。而她接触到的最贵的蟋蟀,被卖出了4.7万元的“天价”。
上品蟋蟀井水洗澡,住“古董别墅”
徐女士告诉记者,这些上品蟋蟀都是“比赛选手”。那些老板购买蟋蟀后,往往会选择一个隐秘的地方,进行斗蟋蟀比赛。徐女士坦言,虽入行好几年,但对于这类“高端斗蟋蟀”比赛还是无法接触到。她曾听一位同行说, “斗蟋蟀”在一些富豪圈子里比较盛行,类似于俱乐部性质,达到一定门槛才能进入。
而饲养这些名贵的小虫也极度讲究,不仅有专人照看,在喂食上也非常讲究。如在中秋节前不能喂坚硬的食物,防止咯坏了牙。给蟋蟀洗澡要用井水,不能用自来水。有些人还会给蟋蟀买一只几万元的古董瓦罐,给它们当“别墅”。徐女士说,这些上品蟋蟀,参加比赛的赌注很高:“听说上海有斗一场就有上百万的输赢。”据媒体报道,苏州、上海警方曾多次捣毁斗蟋蟀赌局。
苏州民间玩家已超三万人,基本以娱乐为主
昨天,谈及苏州的蟋蟀销售市场,徐女士和不少外地商贩都坦言,没有想象中那么好。
今年,徐女士从老家带了不少蟋蟀过来,目前才卖出去十几只,价格最贵的才三四百元。“苏州本地市民购买蟋蟀绝大部分还是以娱乐为主,最多也就愿意出个千把块钱,这个价格,在真正斗蟋蟀的人眼里,是根本看不上的。”徐女士说,在苏州呆了几天后她发现,愿意出高价购买蟋蟀的,反而是上海、无锡等苏州周边城市的人。
对于外地商贩对苏州蟋蟀市场的评价,苏州蟋蟀协会会长刘定伟基本认同。他告诉记者,蟋蟀文化是中国独有的民间文化,至今一直在苏州流传。苏州人玩蟋蟀,在全国的口碑是很好的。“斗蟋蟀是一种文化承载,只要正确引导,引导好了,这就是一种很有内涵的业余爱好活动。”他说,苏州蟋蟀协会近年来一直在参与组织各类正规的的蟋蟀大赛,希望借此道调动蟋蟀爱好者的兴趣。苏州的各类蟋蟀大赛会在每年的9月20日之后陆续开始,规模都比较大,全国各地的玩家都会参与。目前,苏州民间有3万多名蟋蟀玩家,协会也有玩家300余人。
标签:蟋蟀苏州蒋文龙老先生上品
(责任编辑: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