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郑州地下通道依然"黑洞洞" 主管部门拒绝采访

2013年08月27日 09:37   来源:大河网   张弢 朱建豪 实习生李梦龙 崔文 李帅
    8月16日,因郑州中州大道民航路附近人行通道路灯不亮,一25岁女孩怕黑不走人行通道,试图翻越护栏过马路时被撞身亡。在随后三天时间里,根据市民反映的情况,记者对郑州人行通道进行了大走访,发现除一些地下通道照明不足外,还有5处地下通道处于“失明”状态,给行人带来极大安全隐患。8月24日,本报在A07版以《无灯的地下通道里行路更像“探险”》为题对此进行了报道。

    8月24日和25日,记者再探这5处路灯不亮的地下通道,发现,这里依然处于黑暗状态,主管部门却拒绝接受采访。

    8月24日晚9时40分左右,在中州大道与货站街交叉口,记者发现,货站街一层没有任何照明灯,光线昏暗,唯一的亮光来自过往汽车的大灯,而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是一片漆黑,行人路过时,大多用手机照明,有的甚至带有小型手电。

    在南边不远处,中州大道陇海铁路桥下涵洞和中原福塔前机场高速桥下涵洞内也是黑漆漆一片。

    24日晚7时许,记者来到京广快速路与北环路交叉口和沙口路与北环路交叉口查看。当晚7点15分左右,立交桥上的路灯已经打开,而两处立交桥下穿隧道的路灯依旧未亮。其中,京广快速路与北环路交叉口的下穿隧道,每隔5米安置的路灯完全成了摆设,人行道路面还坑洼不平,两端堆积着建筑废料,桥下漆黑一片。

    在北环附近居住5年多的梅先生深感隧道无灯带来的烦恼。梅先生说:“每次没灯的时候走隧道,对面汽车的强光照得我都看不见脚下的路,这块地方还总是坑洼不平,希望能早点亮灯。”

    距离8月24日本报的报道已经过去了三天,主管部门依然未能修复路灯,原因何在?对此,记者昨天下午4点联系了郑州市城管局路灯办负责人简书记,他回复称自己在开会后挂断电话。一个小时后,记者再次试图联系他,通过各种方式都无法联系上。这5处地下通道何时能亮灯依然无法确定,难道非要等到悲剧再次发生后,主管部门才会有所行动?

    小小路灯,事关市民出行安全和生活便利,对于这些依然黑洞洞的地下通道,本报将继续关注。

    

(责任编辑:武学佳)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