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江苏公示25种廉价药价格 绝大多数为常用药

2013年08月28日 11:04   来源:新华社   张丽 刘峻 张瑜

    近年来,市民普遍反映低价药越来越少了。为缓解这一现状,避免因恶性竞争导致低价药在市场消失,江苏省通过统一定价的方式来保护廉价药。继首批10种廉价药价格公布后,昨天,包括复方板蓝根颗粒在内的第二批25种廉价药价格对外公示,面向社会征求意见。
    
    哪些药品进了保护名单
    
    绝大多数是常用药
    
    现代快报记者注意到,在江苏省物价局公布的第二批25种廉价药中,包括复方板蓝根颗粒、藿香正气丸、桂附地黄丸、川贝枇杷糖浆等,绝大多数都是很常见的药品。100ml的川贝枇杷糖浆,统一定价后,出厂价、批发价、零售价分别是3.7元、4.2元、5.5元。
    
    高温炎热的夏季,藿香正气水是特别常见的解暑便宜药,可是药店里便宜的却不多。昨天,在新街口一家药店,记者发现藿香正气丸只有每瓶312粒装一种,售价10.8元。桂附地黄丸200粒装的售价6.9元。而这两种药,都在此次公布的第二批廉价药品目录中。其中,200粒装的藿香正气丸统一销售价是9.2元,200粒的桂附地黄丸的统一售价是10.8元,定价都比目前药店在售的要高一些。
    
    实行“保护价”效果如何
    
    医院执行较好,药店较差
    
    自今年5月10日起,首批10个廉价药价格已经正式执行了,那么,医药行业的执行情况如何呢?
    
    昨天,一家三级医院药剂科负责人在仔细比对价格后告诉记者,由于三级医院多是重病人,有的廉价药品医院确实很少见到,但是只要是医院有的,价格大抵按照目录执行。例如鲨肝醇,规定的零售价是4.5元,医院实际售价也是4.5元。“不排除也有一些药品,价格是略低于规定价格的。比如,维生素B6,规定价格2.5元,医院实际售价2.3元,仅稍稍便宜一点。”
    
    一家社区医院药剂科专家则说,由于他们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按规定,必须统一配送,零差率销售,因此价格全部是按批发进货价销售给患者。
    
    不过,记者走访多家药店发现,廉价药并没有完全执行统一售价。在新街口附近的几家药店,记者对比了复合维生素B、谷维素、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6等几种廉价药,发现少部分药店执行统一售价了,但也有的售价比统一规定的要低。比如谷维素,按照统一售价的规定是100mg*100片装的每瓶3.1元,但有的药店价格是2元,还有一家药店只卖1元。
    
    保护了药厂生产积极性
    
    江苏鹏鹞制药销售部陆先生表示,一直以来,制药成本压力很大,廉价药制度确实激发了药厂的积极性。上批10种廉价药品,他们就生产其中的6种。“医药公司接到文件后,都是依照统一价格采购,我们的利润增加了。”
    
    第二批廉价药不少属于中成药。另一家药厂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现在一些中成药价格很低,成本却提高很快。“比如藿香正气丸,现在卖得太便宜了!”今年干旱严重,一些中药原料药受到很大影响,如果不提高出厂价,经营很困难。”他透露,利润太低的话,可能导致有些厂家为降低成本而偷工减料,药品质量就要大打折扣。”
    
    执行不到位该怎么办
    
    物价部门将统一巡查
    
    省物价局医药价格处负责人介绍,确定廉价药的生产、批发、零售价,可以保证药厂有一定的利润,促进这些药效好的廉价药品能正常生产与供应,避免出现“中标死”的现象。廉价药供应得到保证,患者就不用花更多的钱买贵的药了,最终受益的还是患者。
    
    “进入目录的廉价药在参加省药品集中采购招标时,也不以价格高低作为主要依据。”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第三批15种廉价药价格很快也将制定,届时,物价部门会对市场做整体检查,整顿提高廉价药价格执行情况。


    
    
    

(责任编辑:武学佳)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