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郑州对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等工作进行分工

2013年08月29日 16:44   来源:郑州晚报   裴蕾 实习生王治
    开展打击“傍名牌”专项执法行动,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治理“剑网行动”,围绕农资、食品、建材、汽车配件等重点产品继续开展“质检利剑”行动……记者昨日获悉,省政府办公厅近日下发通知,对于2013年我省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进行了详细分工。

    根据部署,我省将把侵权假冒行政处罚案件纳入政府信息公开范围,将案件信息公开情况纳入打击侵权假冒统计通报内容,同时研究行政执法机关依法公开侵权假冒行政处罚案件信息的意见,及时公布打击侵权假冒案件相关信息。

    专项打击“傍名牌”

    现状:如今网络、微信等销售假名牌、贴牌服装和包包等现象十分普遍,很多并不知内情的消费者大多买过这些“名牌”包包。

    措施:我省将打击侵犯商标权违法行为,以驰名商标、涉外商标、著名商标为重点,打击侵犯商标权违法行为。综合运用排查、提前审理、并案集中审理等措施,遏制违反诚实信用原则、恶意攀附他人商标声誉或占用公共资源等抢注商标行为。同时,开展打击“傍名牌”专项执法行动。

   “剑网行动”一“网”打尽

    现状:网络上经常可以看到,同一篇文章,在不同的网站里作者却不同,以及前段时间的特大网络文学侵权案等,这样的行为就是对作者作品著作权的严重侵犯,而现在网上作品的侵权已经从文字作品发展到软件、音乐、影视等多种作品。

    措施:我省将继续开展打击网络侵权盗版专项治理“剑网行动”,针对网络文学、音乐、视频、游戏、动漫、软件等侵权盗版行为开展专项治理。加强对重点视频网站、网络销售平台的监管工作。开展印刷复制发行监管专项行动。以教材教辅出版物、工具书、畅销书、音像制品为重点,加大出版物市场监管力度。打击假冒他人署名书画作品以及含有著作权的标准类作品的侵权盗版行为。

    取缔生产假冒伪劣食品药品“黑窝点”

    现状: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是近年来备受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毒奶粉”、“毒胶囊”、网络售假药等事件的披露,让市民对食品药品安全问题更加关注。

    措施:我省将严厉打击非法添加或使用非食品原料、饲喂不合格饲料、滥用农兽药、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肉类掺假售假等违法行为。坚决取缔生产假冒伪劣食品药品的“黑窝点”,打击通过互联网、邮寄快递等渠道销售假药的违法行为,查处药品生产经营企业恶意制假售假、偷工减料、非法接受委托加工等违法行为。开展中药材追溯体系建设试点,治理中药材和中药饮片制假售假、掺杂使假、增重染色、以劣充好等问题。

 

(责任编辑:武学佳)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