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餐饮业收入下滑遇寒冬 上海热门餐厅仍需排队

2013年09月04日 10:04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调查发现大众餐饮薄利现象明显

    业内人士认为转型并非一味追求低价

    商务部日前公布的信息显示,除2003年“非典”外,2012年全国餐饮收入创下了自1991年来的最低值;而2013年餐饮行业发展面临更严峻挑战。餐饮业的寒冬似乎已经到来。

    然而,在上海市场上,一些热门餐厅依旧大排长队。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记者调查发现,所谓餐饮业寒冬,其实是对餐饮企业的定位和服务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那些能够顺势而为进行调整的企业来说,寒冬孕育着更大的机遇。

    沪餐饮业5月渐回暖

    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以来,高档餐饮的业绩下滑最为明显。

    上海市餐饮烹饪行业协会副秘书长金培华指出,此类企业业绩下滑与中央严禁“三公消费”不无关系。4月的禽流感事件更令餐饮业雪上加霜,且影响面从高档餐饮扩大到普通餐饮。就上海市场而言,4月中高档餐饮业绩下降约20%。但从5月开始,上海餐饮业逐渐回暖。他分析,这与很多高档餐饮开始转型不无关系:“很多高档餐饮开始做大众消费,团购、套餐、小份菜等纷纷推出,原本人均三五百元的消费变成一两百元,逐渐扭转了下滑态势。”他认为,“生意难做”对行业是一次洗牌的机会,转型成功的企业依旧能够找到空间。

    需破薄利困境

    上周末记者走访多家商场,发现不少餐厅门口都排着长队。例如人均消费60元的“外婆家”、人均70元的“避风塘”等,用餐高峰的候座人数在20人以上,很难让人觉得餐饮业“不行了”。

    然而,业内人士指出,此类大众餐饮虽然人气旺,但薄利、微利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据商务部典型企业调查统计数据,2012年餐饮企业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增长率均不到1%,但营业、管理和财务费用增长了14.2%。老码头“一号会所”餐厅负责人坦言,从企业自身发展看,不可能长期“亏本赚吆喝”。他认为,提高用餐低谷时间的空间利用率,有助于缓解这一问题。例如在用餐低谷时段引入家庭套餐、工作餐、下午茶等服务,能够增加上座率。

    增附加值或可突围

    还有餐厅负责人认为,不能一味地用低价来招揽人气,因为低价背后可能是不可靠的原材料或不规范的管理方式。在他们看来,增加附加值也是吸引大众消费的方式之一。

    西堤牛排天钥桥店的店长也告诉记者,增值服务能吸引很多消费者成为回头客:“前不久的七夕节,餐厅一座难求。因为餐厅免费为消费者提供求婚、生日等惊喜策划服务,选择来这里过纪念日或过节的消费者特别多。”

    金培华表示,餐饮企业应当高举“特色”招牌,亲民或大众化消费并不等于低档;转型也不是一味追求低价,只有定位明确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武学佳)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