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上海科技馆湿地现上千平米菜地 负责人称难管理

2013年09月05日 15:06   来源:新民网   

图说:多块菜地被盖上了薄膜。青年报记者丁嘉/摄

    据青年报报道,芦苇飘荡、蛙声阵阵,在市中心的上海科技馆门口,有一片原生态的湿地。然而这块原本就已前途未卜的天然宝地,又遭遇了新的困境。前天,萤火虫保育组的志愿者在现场发现,湿地周边竟然成了菜地,即将成熟的芝麻、米苋、刀豆……菜地面积竟多达千余平方米。

    菜地上各种蔬菜应有尽有

    上周末,上海萤火虫保育组的志愿者来到上海科技馆湿地捞水草,有志愿者到池塘边转了一圈,此时有人发现靠池塘西南侧有人从池塘边开了一条沟,直接将水引入芦苇深处。

    “这沟是干什么用的?谁会来挖这沟?”负责人姜龙颇感纳闷,由于时间关系,当时并没来得及去现场看看。

    前天,他再一次来到湿地,循着正对着水沟的羊肠小道走入芦苇深处,突然豁然开朗,原来是有人在这片荒草地里开出了一片菜地,而这条水沟估计就是灌溉用的。

    姜龙说,田间绿油油的芝麻已经快成熟,而附近靠近张家浜的原有荒地里,更大面积的菜园已经被各自的主人围起了简易的围栏,种上了丝瓜、毛豆、辣椒、米苋、茄子、空心菜、芋艿等。“连靠近繁忙的世纪大道的小塘外围也有数十平方米菜地,尽管已被悉数拔出,但翻耕过的土地上仍可见几株残存的米苋、空心菜和辣椒。”据姜龙初步预计,这些菜地面积在近千平米。“其实从前年开始就有人在这里试探性地种了十几平米菜,大概看没什么人管,从去年年底起有更多附近的居民前来开荒种地了,大有蔓延之势。”

    管理公司称明年或将开工

    昨天中午,记者来到上海科技馆湿地,在湿地附近并没有看见菜地,然而扒开西南侧的芦苇走进去,在靠近张家浜的地方,果然看到这片绿油油的菜地。茄子、刀豆、芝麻、米苋……各种蔬菜应有尽有。一些菜农还“细心”地为幼苗覆盖了一层薄膜。

    为什么湿地边上会有这么多菜地?对此,该地块的管理方上海世纪广场管理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青年报记者,由于湿地周边芦苇丛生,菜地又比较隐蔽,平时很少巡逻,所以一时疏忽了。前两天,工作人员已经将发现的菜连根拔除了,他们也将尽快将剩余的菜拔出。

    “但是我们也很难管理。”该负责人称,之前有不少人在湿地内钓鱼,但依然屡禁不止,菜地也是相似的情况。

    但是,萤火虫保育组的志愿者认为,这不是管理公司没办法,而是因为这里快要被“开发”了,相关的管理部门也懒得管,于是乎,就有附近的居民来此开“荒”种地。

    记者昨天从世纪广场管理公司处获悉,该地块由其上属公司上海土地发展控股集团托管,目前已将部分产权转让给一家房产公司,并将持续转让剩余产权,预计今年或者明年就将开工建设,但这一说法暂未得到浦东新区规划部门的确认。

    2000年底,因建造上海科技馆停车场的需要,工程人员在开挖土方后,这里两块低洼地中积存大量雨水,逐步形成了两个小池塘。由于长期无人问津,这里野生野长,渐渐自行演变成野生物种栖息的自然生态湿地。

    据专家此前的调查,这片小小的自然湿地,已记录到的野生植物超过55种,昆虫约70种、鸟类20余种、蛙类3种、鱼类4种、兽类2种。这片湿地可以说是中心城区内唯一一处有两种以上野生水鸟繁殖的开放式湿地。多年来,市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环保人士等多次呼吁留下这片湿地,连接科技馆,建设成为一座湿地公园,让它成为一个野生动植物的避难处和生存繁衍的家园,成为一个孩子们发现惊喜、激发灵感的地方。

    

(责任编辑:武学佳)

鍒嗕韩鍒帮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