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稿 > 正文
中经搜索

青海化隆县:藏区牧民的新生活

2012年01月30日 16:36   来源:中国经济网   
    中国经济网西宁1月30日讯(记者马玉宏、通讯员李玉峰) 悠扬的三弦,嘹亮的藏曲,传统的锅庄,……现场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这就是1月27日农历正月初五,青海化隆县初麻乡举办的查主五个藏族村(扎西庄村、安具乎村、主庄村、公保吾具村、安关村)庆新春联欢会。安关村村民郭李加说:“现在我们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用这种方式庆祝新年,我们非常高兴”。化隆县4.9万藏族群众像郭李加一样用各自的方式红红火火过新年。

    化隆县有藏族人口4.9万人,主要聚居在塔加、金源、雄先、查甫等草场面积广阔的东、西部浅脑山地区,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基础条件较差。自2008年以来,化隆县不断加大对藏族聚居区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着力解决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水、电、路、通讯等问题,极大地改善了广大藏族聚居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鼓励扶持藏族聚居区群众外出务工创业,通过发放政府贴息贷款等方式,已有1.2万人次外出务工创业,务工收入达到5300万元。藏区群众的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

    在该县东部初麻乡拉许村看到家家挂起经幡,在外地干活的人也都回了家,手抓羊肉、藏实包子……,村庄里到处洋溢着和谐、欢乐的新年气息。村民仁青的小卖部年货全,价格低、生意红火.他高兴的说:“我的生意全指望这条通乡路了,原来去一趟县城先步行,后座手扶拖拉机,再搭班车,到县城取一趟货要在县城坐一晚,还要吃喝,很不划算.现在我也买了一辆皮卡车,到县城早上去,下午就能到家,方便多了,这对亏了党的好政策”。过去“晴天一身土、雨天没处走”的乡镇村路,现在直通县级公路,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如今,藏族四乡通乡四级公路52.4公里,在53个藏族村实施了村道硬化,修建便民桥梁15座,累计投资1.55亿元。

    “一排土房子,几排泥凳子,一群泥娃子”已成为过去。现在,在这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的贫困藏区,山里娃也能享用到城里的优质教育资源,一所所设施齐全的学校成为了乡村里最美丽的风景。近两年,县里投向藏族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622.905万元,重点实施了校舍新建、危房改造、供暖设施改造等项目。

    化隆县还在藏族乡、村还大力实施人畜饮水、集雨利用、农业综合开发、病险水库加固等各类项目7项,解决了1.2万人2.34万头(只)牲畜的饮水困难,改善灌溉面积8400亩,扩大灌溉面积1100亩,累计投资2837.95万元。

(责任编辑:徐晶慧)

闂傚倷绀侀幉锛勬暜閹烘嚦娑㈠籍閸噥妫呴梺鍐叉惈閹冲海绮堥崱娑欏仺妞ゆ牭绲介弸銈囩磼閹拌埖瀚�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鍏充簬缁忔祹鏃ユ姤绀� 锛� 鍏充簬涓浗缁忔祹缃� 锛� 缃戠珯澶т簨璁� 锛� 缃戠珯璇氳仒 锛� 鐗堟潈澹版槑 锛� 浜掕仈缃戣鍚妭鐩湇鍔¤嚜寰嬪叕绾� 锛� 骞垮憡鏈嶅姟 锛� 鍙嬫儏閾炬帴 锛� 绾犻敊閭
缁忔祹鏃ユ姤鎶ヤ笟闆嗗洟娉曞緥椤鹃棶锛�鍖椾含甯傞懌璇哄緥甯堜簨鍔℃墍    涓浗缁忔祹缃戞硶寰嬮【闂細鍖椾含鍒氬钩寰嬪笀浜嬪姟鎵€
涓浗缁忔祹缃� 鐗堟潈鎵€鏈�   浜掕仈缃戞柊闂讳俊鎭湇鍔¤鍙瘉(10120170008)  缃戠粶浼犳挱瑙嗗惉鑺傜洰璁稿彲璇�(0107190)  浜琁CP澶�18036557鍙�
浜叕缃戝畨澶�11010202009785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