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上海7月16日讯 (记者 李治国) 卡斯商学院彼得-格兰特博士认为,奥运会似乎已经转变成了一项以功利性收益为主要目标的重大活动,不论是负责申办的政客、亦或是学者和媒体,大家主要谈论的都是它将带来多少GDP和就业机会,如何扩大体育参与、刺激体育和休闲产业。2012伦敦奥组委主席塞巴斯蒂安·科曾发表过观点看法,认为奥运会带来的经济影响是“非凡的”。从伦敦申奥开始,英国政客和奥运会组织者也一直在强调这一点。不幸的是,主席先生在这方面的乐观看法几乎肯定是不正确的。乔尔吉斯-卡维兹索斯(Georgios Kavetsos)和斯蒂芬-泽曼斯基教授(Stefan Szymanski)在《国民福利与国际体育活动》中对多项重大体育赛事进行了分析,他们的这项知名研究显示,此类赛事为主办国带来的经济效益基本上是不足挂齿的。同样,伦敦申奥的其他理由也大致如此,比如它会提高民众尤其是年轻人群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
大型体育赛事所带来的长期综合经济效益及体育运动参与度的提升实际上无足轻重,这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2008年的媒体报道显示,英国政府文化、媒体和体育部(DCMS)早在2002年的一份内部报告写到:对重大赛事声称能带来多种预期收益的量化证据是很薄弱的……这些赛事和社会活动的意义更在于欢庆而非经济回报。
不过,相比近期其他重要国际赛事的主办方,伦敦奥运会有一个重要的经济优势,即主要场馆设施在赛后能得到有效利用。尽管名声在外,但伦敦事实上缺乏世界水准的体育设施。除了足球之外,其他场馆用最好的听说法来形容也只能是“低于标准”的。例如新建的自行车馆和水上运动中心能满足伦敦对高品质场馆的急切需求,并可在未来服务于世界锦标赛等赛事;伦敦奥林匹克主体育场将作为足球场长期使用,这几乎已经是确定的。本届奥运会意味着伦敦将拥有一批英国最好的体育基础设施。
这是否意味着奥林匹克悲观主义者的看法是无误的,即举办奥运会完全是一种浪费,应该把这些资金投入到产出更高的部门?我的回答是“不”。尽管可能缺少经济和体育方面的效益,我的乐观看法来自于更广阔的历史角度。
从起源开始,古希腊奥运会就是一项社会、宗教和政治活动,而非着眼于体育或经济利益。他认为,自从奥运会从1896年得以复兴之后,这一趋势在不断强化。作为两站里程碑,墨尔本和悉尼两届奥运会为澳大利亚提供了舞台,展示其作为后殖民时期一个重要国家的崛起。东京、墨西哥城、首尔、北京以及2016年的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也同样是一种象征,它意味着这些国家登上了“世界舞台”。
对其他发达国家来说,举办奥运会的动机可能更多是为了证明他们依然是世界强国,在世界事务中拥有话语权,有足够的实力举办全世界最复杂、规模最盛大的赛事。
彼得-格兰特认为,只是把奥运考虑做一项体育和经济活动是一种狭隘的观点。从社会和政治视角考量,奥运会无疑将更加重要。它带来的国民幸福感也是无法量化的,而且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更为珍贵。
(责任编辑:耿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