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荆州9月17日讯(记者魏劲松 柳洁、通讯员杨雄飞) 9月17日,荆州市人民政府与湖北省联发投集团签约,合资组建湖北华中农高投资有限公司,以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进华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这是湖北省委、省政府实施“壮腰工程”、加快荆州振兴的又一重大举措。
华中农高区由科技部与湖北省合作创建,该区规划面积9.6万亩,分三期建设、预计10年建成,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80亿元。第一期工程以太湖港农场为核心区,重点建设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农产品物流园、农产品精深加工园、农业文化旅游展示园、农业生态园。
此前,为打造我国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科技部曾在我国北方设立陕西杨陵农高区、北京国家现代农业科技城等,华中农高区是我国华中地区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以荆州为代表的江汉平原,农业资源丰富,科教基础雄厚,具有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的独特优势。创建华中农高区,旨在发挥江汉平原的优势,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为湖北农业强省、科技强省建设提供新的重要支撑。该区将以国际视野、创新思维、冲刺速度,打造现代农业开发的国家级平台。
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创新。华中农高区将以“三高一新”即高技术、高品质、高效益、新模式为总体要求,以打造“四区”即农业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体制机制创新试验区、“三化”协同发展先行区为战略定位,积极推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促进农工贸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推动农业的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着力构建技术水平与国际高端现代农业同步、管理模式全国首屈一指、综合效应中部引领的现代新型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华中农高区位于荆州区太湖港管理区,临近荆州市中心城区西郊,总面积64平方公里,国土面积9.6万亩,总人口3.5万人。区内耕地资源、淡水资源丰富,人口密度较低,产业基础成熟,交通优势明显,区位优势良好,该区将打造四大农业创新体系。
打造农业高端产业体系。积极培育农业生物育种、农业生物肥料、农业生物饲料、农业生物医药、农业生物农药、农业生物能源、现代农机装备、农业农村信息化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壮大粮食、棉花、油料、水产、生猪、家禽、林果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发展农业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旅游、信息等服务业,打造华中地区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农村金融中心和休闲农业旅游区。
构建农业创新体系。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平台,形成以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为主体的技术创新、创业孵化、示范推广体系,推动国内外农业科技资源向开发区集聚,提升创新和辐射能力。
加强农业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围绕发展现代农业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保证农产品质量,建立健全农业标准化体系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建立生态农业循环体系。积极探索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路和模式,大力倡导“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新理念,制定引导循环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和产业规划,构筑以绿色、生态、健康农业为主体的循环农业生态系统,逐步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的转变。建设有机肥场和沼液沼肥供应站,探索农村沼气工业化利用,农业资源综合利用新模式,基本消除工业废渣、畜禽粪便、作物秸秆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实现农业生产的无害化和农业资源利用的综合化,实现农业资源的高效利用。
据荆州市市长李建明介绍,华中农高区分三期建设,10年建成。该区突出功能定位,主题鲜明,为华中地区乃至全国农业发展做出示范。
到2015年,建成省级农高区。基本形成粮食、油料、棉纺、水产、畜禽、果蔬等六大农产品加工产业体系和生物育种、生物肥料、生物饲料、生物农药、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现代农机等七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体系。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其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0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
到2017年,建成国家级农高区。基本形成全省乃至华中地区的高端农业产业示范区、农产品深加工集聚区、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700亿元以上,其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
到2020年,建成全国农高区的“排头兵”。基本形成“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农业科技创新示范推广中心、全国农产品主产区产业转型的重要平台和优质农产品精深加工的重要基地,成为“湖北样板”的创新之区、富裕之区、和谐之区。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其中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500亿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5%以上。
(责任编辑:徐晶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