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27日 蒋定之)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海南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27日 蒋定之)

2013年01月30日 14:15   来源:南海网   

    三、2013年主要任务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0%和11%,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5%以内。重点抓好以下九项工作:

    (一)千方百计扩投资、促消费,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继续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安排省重点项目321个,年度计划投资1423亿元。确保洋浦和东方的一批油气化工项目、20万吨镀锡原板扩建、红岭水利枢纽、水产物流交易中心、文昌航天发射场配套道路和7家五星级标准酒店等项目全面竣工;昌江核电、西环高铁、屯昌至琼中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改造、旅游公路、凤凰机场三期扩建、先行试验区基础设施和重点项目、观澜湖旅游度假区、海口西海岸片区开发、洋浦石化新材料基地等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 100万吨乙烯及炼油改扩建、博鳌机场、西南部电厂、琼中抽水蓄能电站、红岭灌区、文昌至琼海和琼中至五指山高速公路、海文高速公路改造、西线高速八所至九所及白马井立交至邦溪段改造、铺前大桥等项目年内开工;做好琼州海峡跨海通道、儋州机场、万宁至洋浦高速公路、跨海电网联网二期、国际能源矿业合作园区等项目前期工作。建立全省统筹的项目储备库,形成“储备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的项目运行机制。落实项目建设“六个一”责任模式,加强对项目的监督检查和评估,确保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

    充分释放现有产能。落实扶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更好发挥财税金融杠杆作用,进一步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更新关键装备,增强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动力。搞好煤电油气运等生产要素的统筹协调和合理调度,保障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生产建设需求。进一步清理涉及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积极引进和培育消费。继续开展旅游、房地产和农产品宣传促销活动,重点培育100家左右促销团队,努力提高促销成效。扶持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信用消费等新兴商业模式和消费方式,争取新增离岛免税店布点,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大农村市场开拓力度,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新网工程”建设,完成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支持建设海口、三亚大型家居批发市场和屯昌中部建材市场。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改善消费环境,切实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

    (二)加快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夯实产业基础

    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进一步壮大新型工业,延伸油气化工、林浆纸一体化、装备制造等产业链条,完善产业配套,打造一批产值过百亿元的产业集群。积极引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为重点,实施优势企业培育、技术创新驱动、重大项目落地、资金人才保障四大工程,增强新兴产业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加快航天、海洋、电影主题公园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培育发展商务旅游、文化旅游、森林旅游、民族特色旅游等新的旅游业态和产品,争取适时开通西沙邮轮旅游,积极推进万泉乐城医疗旅游先行区建设,加强旅游市场环境整治和旅游价格调控,探索建立中国海南旅游价格指数,力争旅游过夜人数增长10%以上、旅游收入增长13%以上。调整优化房地产开发结构,将用地指标向重点项目和品牌企业倾斜,稳步发展商业、旅游房地产,适当降低普通商品房建设比重,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扎实推进金融“五个一”工程,确保海南银行、浦发银行海口分行、华夏银行海口分行、民生银行三亚分行年内开业;力争1-2家企业首发上市,3-4家企业发行各类债券,1家以上上市公司完成定向增发;争取设立中国(海南)旅游产权交易中心、洋浦油品交易所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

    加大产业园区建设力度。安排重点园区发展资金10亿元,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和重大项目引进,力争国家级园区基本实现“七通一平”、省级园区基本实现“五通一平”。完成园区产业规划,实行差异化发展战略。引导园区项目合理布局,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完善招商引资奖惩机制。创新园区管理机制,提高园区运行效率。加快洋浦开发区基础设施和重大产业项目建设进度,确保石化产业链延伸项目竣工投产。支持先行试验区创新开发和投融资模式,确保年内完成投资60亿元以上。加大对老城开发区的支持力度,争取成为国家级开发区。发挥美安科技新城的区位和政策优势,加快建设步伐,打造琼北工业新城和高新技术产业高地。其他重点园区都要从实际出发,制定年度发展目标,明确工作重点,确保园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扎实推进科技创新。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一体化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新增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家以上。组织实施“双十双百”科技对接活动,与10所科研院所、10所高校合作,引进集成技术成果100项、引进提升科技创新型企业100家。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实施标准化战略,研究设立质量奖,以标准化带动国际化。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政策支持,大力营造鼓励创新的社会氛围。

    实施骨干企业培育五年行动计划。明确“路线图”和“时间表”,落实具体工作措施。按照政府推动、政策扶持、市场运作的原则,促进存量资产和增量投入向优势企业集中。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展战略合作和兼并重组,挺进资本市场。省有关部门要对产值10亿元以上的工业企业建立服务“直通车”制度。力争年内新增产值百亿元以上工业企业2家、50亿元以上1家、10亿元以上3家、亿元以上10家。进一步落实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安排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4500万元,做实省级信用担保平台,拉动中小企业担保贷款25亿元以上,进一步发展壮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

    (三)推进城乡统筹发展,提高“三农”工作水平

    大力发展热带特色现代农业。改造标准化菜田90万亩,创建国家级橡胶标准化示范园54家,培育文昌航天育种基地,推进5万亩南繁育种科研核心区建设和保亭南繁育种项目。巩固“无疫区”建设成果,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136个,力争生猪出栏量突破1000万头。扩大花卉种植规模,力争“十二五”末花卉种植面积达10万亩以上。新增设施大棚1.5万亩、喷滴灌节水设施70万亩、地膜覆盖栽培210万亩、预冷库4万吨。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积极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抓好农业标准化生产,严格农产品质量监管。重点培育“海岛和牛”等30个农产品知名品牌。

    做好农民增收工作。稳定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惠农补贴15亿元以上。加强农村劳动力培训,扩大劳务输出。探索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等改革发展模式,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积极发展林下经济、休闲农业和传统手工艺等富民产业,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实施新一轮中部农民增收计划,确保中部农民收入增幅高于全省。继续实施兴边富民计划,支持少数民族地区、贫困地区、革命老区脱贫致富。落实和完善金融支农政策,实现农信社金融便民服务点覆盖全省所有行政村,做好小额信贷扩面增量工作,确保农信社等金融机构发放农民小额贷款35亿元以上。

    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海南岛水系联通工程前期工作,推进大广坝二期、南渡江流域调水和儋州天角潭水库等重点水利工程建设,加快南渡江流域30万亩土地整治,确保85座重点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竣工, 225座重点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开工建设。推进大中型灌区配套与节水改造。加大农村电网改造力度。新增户用沼气1286万立方米,开工建设农村公路1500公里,创建文明生态村934个。

    (四)以“科学规划年”为引领,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

    完善城镇规划体系。制定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规划,通盘考虑城镇发展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构建以海口、三亚、儋州等区域性中心城市为龙头、县城为骨干、特色小城镇为纽带、中心村和旅游度假区为基础的城镇化框架体系。根据各地资源禀赋、区位条件、产业基础、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色等,编制完善村镇规划及各项专业规划。

    做优做强中心城市。在产业培育、城市建设、项目引进等方面支持省会海口市率先发展,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完善市政公用设施,提升城市品位和特色,增强对全省的辐射、带动功能。抓住国家现代服务业试点机遇,加快三亚国际滨海旅游城市建设,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更好发挥在琼南旅游经济圈建设中的龙头作用。支持儋州建设西部中心城市建设,与洋浦互促并进、协同发展,为洋浦打造千亿级产业园区提供城市依托。

    加快特色小城镇建设。坚持“试点先行、示范引导”,选择一批有条件的城镇,率先开展新型小城镇建设试点,形成一批示范性特色风情城镇。以内涵、质量、品位、功能为核心,着力完善城镇道路、供水、供电、管网、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加强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强化产业支撑,发展特色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实现产业发展与城镇建设互促并进。把生态文明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建设绿色美丽村镇。把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作为城镇化的核心,推动城镇化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五)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进海洋强省建设

    加速壮大海洋产业。对海洋产业发展作出全面规划,力争年内海洋生产总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7%以上。按照“提升近海、开发深海、拓展远海”的原则,重点推动渔业发展方式转变。支持发展深海养殖,新增一批深水网箱;组建南海远洋捕捞船队,建造200艘大吨位渔船;发展休闲渔业,建设水产品物流基地和渔业出口基地。有效整合港口物流资源,推进金马物流园等临港物流园区建设。大力发展油气化工、船舶修造等临港产业。实施科技兴海,提高海洋开发利用水平。

    推进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马村港扩建工程、新海客货滚装码头、洋浦港专业码头和小铲滩作业区起步工程、凤凰岛邮轮母港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推进儋州白马井、临高新盈、琼海潭门等中心渔港和文昌清澜等一级渔港建设。突出抓好三沙市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永兴岛综合码头一期工程、海水淡化厂、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转运等项目年内建成。开工建造“三沙一号”交通补给船,2014年上半年投入使用。做好清澜港三沙市后勤补给和交通专用码头、西沙群岛岛际交通码头和船只建造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探索建立三沙市战略腹地,为开发建设提供依托。

    切实加强海洋管理。编制市县海洋功能区划和海域管理、海岸线、海岛等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海洋渔业、临港产业等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完成三沙区域发展规划、城市总体建设规划、永兴岛与赵述岛建设规划和岛际交通专项规划。从严控制填海造地规模,规范填海造地行为。健全海洋管理法规,完善海洋行政管理体制,探索实施海上综合执法试点,全面提升依法管海能力。

    (六)继续推进开放改革,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以聚合和放大优势为立足点,深入研究和谋划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顶层方案。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扶持一批外向型优势企业和出口基地,支持东方和白马井边贸城建设,争取边民互市贸易政策落地;完善口岸设施,提高通关效率。积极引进外资,提高外资利用水平。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获取先进技术、研发能力、国际品牌和海外市场。依托洋浦保税港区,实施启运港退税、离岸金融等政策试点;在探索竞猜型、即开型体育彩票上取得突破。积极申办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一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办好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中非合作圆桌会议、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和观澜湖高尔夫世界杯赛等一批重要国事、重大节庆和品牌赛事活动。

    继续深化各项改革。加大农垦体制改革力度,多管齐下推进农场公共职能属地化、生产经营市场化,支持农垦集团做强做大。推进海口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施三亚海棠湾撤镇设区。继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国资监管体制机制。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加快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推进资源型产品价格改革。做好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准备工作。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开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促进转制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稳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进一步深化殡葬等改革。加快建立全省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体系。支持和加强省级投融资平台建设,切实增强投融资功能,防范政府债务风险。

    (七)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加快美丽海南建设步伐

    继续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执行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审查制度和环境准入标准,完善能源消耗预警调控机制,落实节能环保税收优惠政策,淘汰落后产能,力争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继续实施绿色照明示范、合同能源管理、热电联产示范等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强污水管网和垃圾收集系统建设,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严格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绿化宝岛”工程,造林绿化面积64万亩以上。加强天然林和沿海防护林保护,搞好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建设,严格对中部生态核心区的保护和管理。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保障饮用水质量安全。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加强生态修复,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0平方公里。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海域、海岛、海岸生态整治修复。强化大气、水体、土壤和重金属污染防治,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

    加强生态文明长效机制建设。落实主体功能区战略,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责任制,强化对土地资源的统筹管理,清理闲置土地,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水平。优化岸线空间结构,把握开发节奏,形成合理有序开发格局。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和合理开发,建立健全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探索节能量、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加大环保执法监督力度,严厉打击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八)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和人才队伍建设。争取公办乡镇中心幼儿园覆盖率达75%以上,学前三年入园率70%左右。继续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办学条件差距,开展第一批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达标验收。新增优质普通高中学位6000个以上,加强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实施海南大学中西部高校“提升综合实力工程”和“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加大省属重点大学建设力度,推进琼州学院省市共建。支持高职教育、成人继续教育和民办高校发展,推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落地。以培养和引进创新型科技人才、高技能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启动实施重大人才培养引进工程,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加强人才服务工作,推进“人才特区”建设。

    提高医疗卫生水平。加快推进省人民医院、专科医院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实现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村覆盖、乡达标、县提高”目标。健全慈善惠民医疗服务。建设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全面推行医疗健康卡。扶持发展中医药事业。普及医疗保健知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稳定低生育水平,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1‰以内。

    发展文化体育事业。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开展文化下乡活动。扶持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打造特色文化产业群。加强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工作,推进文艺精品创作,引进和培育文艺拔尖人才。切实加强对网吧等文化市场的依法管理。保护黎族苗族传统文化,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工作,规划建设一批生态博物馆。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竞技体育水平。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公民整体素质,形成良好社会风尚。认真办理群众来信来访,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努力从源头上化解社会矛盾。推进“六五”普法,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法治创建活动,加强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和社区矫正工作。建设海岛型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严密防范、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落实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制机制,突出抓好道路和水上交通、建筑施工、海洋渔业、危险化学品、食品药品、校车校舍等重点领域的安全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对非公有制组织、社会组织和新兴媒体的规范管理,加强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推广流动人口居住证制度。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完善防灾减灾和灾害救助体系。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促进民族团结和睦。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侨联、科协等人民团体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支持中央驻琼机构依法履行职责。加强国防动员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支持军队和国防建设。继续做好人防、气象、地震、地质、海事、口岸、统计、档案、史志、保密、外事、侨务、对台、慈善、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和残疾人等各项工作。

    (九)继续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责任编辑:宋雅静)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