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27日 娄勤俭)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 (2013年1月27日 娄勤俭)

2013年02月05日 09:24   来源:陕西日报   
    三、2013年的主要工作

    2013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起步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年。我们要继续把握好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用改革的思路破解发展难题,以更大的力度改善民生,不断巩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好势头。今年的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5%左右,财政总收入增长1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左右,其中,城市增长14%以上,农村增长15%以上,物价涨幅控制在4%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3.5%,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削减2%、2%、3%和4%。

    (一)继续把稳增长摆在首要位置

    在优化结构的基础上,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全年固定资产投资1.6万亿元,增长25%以上,重点支持基础设施、民生、农业、电力外送和优势产业项目。在建高速公路不低于1000公里,构建西安交通枢纽,续建新建西咸北环线、榆林至佳县等项目。加快建设西成客专、西合复线、蒙西至华中运煤通道等17条铁路,积极推进西安至铜川城际铁路、西安地铁和汉中、安康、延安机场建设。开工建设东庄水库。新增煤炭产能5000万吨、油气当量540万吨、电力装机192万千瓦。

    以抓销售、稳生产、保增长为重点,提高工业运行质量和效益。加强产销衔接,做好电煤价格并轨工作,确保生产要素安全稳定有序供应。积极开拓能源化工产品市场,加大重点产品的政策补贴和收储力度,扩大重卡、节能汽车等产品外销规模。实施“千亿百项”技改工程,落实重大技术装备生产企业申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鼓励金融机构扩大信贷规模和创新金融产品,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6%左右。

    (二)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消费增长

    在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同时,着力培育消费热点。增加财政用于改善和扩大消费的支出比重,多渠道增加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群体收入,积极落实流通领域税收优惠政策和信贷刺激消费措施,严格执行带薪年休假制度。扶持文化、休闲、体育、健身消费,发展住房、汽车消费,培育网络和信用消费,完善建材企业与保障房、重点镇、移民搬迁等工程的对接机制。大力发展会展经济,精心办好西洽会、农高会、西部跨国采购会和各种消费促进活动。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

    以改善消费环境为重点,健全扩大消费的长效机制。实施市场建设示范、陕西品牌推广和现代流通方式创新等重点工程,加速推进国家西部商贸物流中心和洛川苹果、眉县猕猴桃两个国家级批发市场建设,鼓励各市培植城市商业中心。认真落实国家房地产调控措施,引导房地产市场规范健康发展。全面实施放心粮油全覆盖工程,加快构建重点商品流通追溯体系,搞好农超对接和蔬菜进社区等工作,推广渭南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改革试点经验,确保城乡居民基本生活品质量安全和价格稳定。

    (三)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大力发展新型化工和新能源产业,促进能源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十大园区”和“十大工程”建设步伐,积极开发利用煤层气和页岩气,重点推动神华陶氏项目和延长石油延安国家级陆相页岩气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陕北风电基地和太阳能光伏电站,积极推进分布式光伏产品省内应用,搞好汉江水电梯级开发和陕南小水电建设。

    按照自主化、集成化、高端化的要求,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和航空产业基地。积极落实与中航、兵器、中电科技等央企的合作协议,围绕大飞机、重型汽车、新型石油钻井装备、永磁风力发电机组、智能电网设备、高档精密数控机床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发展省内配套产业,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实施百万辆汽车建设工程,推进百户典型示范企业转型升级。

    促进“三星效应”持续发酵,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实施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基础软件等国家重大科技专项为重点,抓好北斗应用西北中心、三大通信运营商数据中心、华为全球交换技术中心和爱立信全球服务中心西安分部等重大项目,发展云计算、物联网、感知矿山和智慧城市,壮大信息产业,带动其他产业。依托国家级高新区、开发区和产业基地,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促进科研成果加速产业化,加快发展航空航天、新材料、生物技术、节能环保等产业。

    坚持保优汰劣原则,抓紧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加强各行业发展趋势研判,制定有针对性的方案,消化一批,转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着力提高有色、纺织、建筑、钢铁、水泥等行业的产业集中度,优化产业空间布局。支持各县建设好工业集中区,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从金融、财税和用地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搞好西安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积极建设重点物流园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新型业态。加快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壮大地方金融实力,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切实服务实体经济。大力推进文化与旅游、科技、金融的融合,加快建设国家级曲江文化产业聚集区和西安数字出版基地、印刷产业包装基地,支持陕文投、广电网络、出版集团、华商传媒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开发精品旅游项目,争取增开西安至境内外重点城市的航线航班,加大旅游环境治理和市场营销力度,推动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转变。

    (四)切实加强“三农”工作

    开拓思路,积极探索,统筹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600万亩以上,总产1200万吨以上,蔬菜总产1530万吨,水果总产1450万吨,其中苹果1050万吨,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20万吨、55万吨和205万吨。

    以重点园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对150个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实行分类管理,支持各地规划建设现代农业园区,通过立法逐步使园区土地成为永久性耕地,鼓励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参与园区开发,促进资金、土地、科技、人才向园区集聚,提高粮食生产、“菜篮子”工程和其他多种经营的综合效益。启动实施“职业农民塑造工程”,加快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充分发挥杨凌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积极推广“平利模式”、“大荔模式”,健全新型农业科技推广体系。进一步搞好农田水利建设,继续实施灌区改造工程,建设基本农田50万亩,治沟造地10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80万亩。

    科学规划镇乡村布局,着力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把重点示范镇建设、撤乡并镇、小村并大村、空壳村整治、移民搬迁、鼓励农村居民进城落户结合起来,同步安排建设基础设施,强化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功能,加快建设1000个新型农村示范社区,从根本上改善农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在城镇化和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中,要坚决避免复制传统农村现象。

    坚决落实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多措并举增加农民收入。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增加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切实保障农民的转移性收入。继续实施粮食高产创建、果业提质增效、畜牧收入倍增等农民增收系列工程,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和观光农业等二、三产业,在澄城、西乡等6个县开展促进农民创业试点,努力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鼓励农村土地向农业园区流转,引导农民进入园区就业,实现一份土地资源带来投资、工资两份收入的目标,不断开辟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新渠道。

    (五)进一步加快城镇化步伐

    继续按照“做美城市、做强县城、做大集镇、做好社区”的思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充分发挥大西安的引领辐射作用,加快省市共建步伐,支持西安、咸阳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完善城市基础设施,积极争取西咸新区设立国家创新城市发展方式试验区。壮大关中城市群,在陕北、陕南培育新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鼓励神府和定靖地区、汉中盆地、商丹谷地以及韩城市加快发展,搞好宝鸡—蔡家坡、铜川—富平和彬长旬、月河川道等城乡统筹重点示范区建设,抓好43个重点县城,支持有条件的县设区设市,逐步扩大省内计划单列市范围。进一步抓好31个重点示范镇建设,启动30个文化旅游古镇建设,支持各地在试点之外发展特色鲜明的小城镇。

    以舒适宜居、方便群众为目标,切实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入挖掘人文、山水特色,通盘考虑城市空间、产业、资源、环境、住宅和市政设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各类公共服务。在管理的各个细节上狠下功夫,大力解决交通拥堵、市容不整和停车难等问题,深入开展卫生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创建活动,优化生态与人文环境,不断提升城市品位。

    鼓励各市用好用活政策,狠抓“一市一策”举措的贯彻落实。支持延安上山建城和实施结构调整三年计划,力争列入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范围。支持宝鸡尽快完善副中心城市功能、渭南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铜川发展壮大接续产业、榆林提高产业高端化和生态建设水平、杨凌搞好农业科技创新与示范推广。进一步加大对汉中、安康、商洛的支持力度,加快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特色经济和绿色产业,提升城镇承载能力,拓展循环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宋雅静)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