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1月12日 林树森 )
各位代表:
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8年政府工作回顾
过去一年,是我省发展进程中十分特殊的一年。年初遭受了百年不遇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9月份以来又受到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给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很大困难。面对严峻考验,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决贯彻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中共贵州省委的领导下,在省人大、省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认真履行政府职责,与全省各族干部群众一道,排难而进,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经济社会保持较好发展势头,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迈出新步伐。
预计全省生产总值3350亿元,增长10%左右;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674.56亿元和349.53亿元,增长21.1%和22.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0亿元以上,增长20%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15亿元,增长23.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2%左右和8%以上。
一年来,我们主要抓了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及时果断采取措施应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国际国内急剧变化的经济形势,努力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面对年初历史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各方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坚持把保民生、保电力、保交通作为首要任务,紧急动员各方力量奋力抗灾救灾,没有出现冻死、饿死人等非正常情况,3月5日贵州电网恢复正常运行,从4月份开始扭转了经济负增长的局面,夺取了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的重大胜利。面对国际国内急剧变化的经济形势,我们沉着应对,以煤、电生产为关键,加强经济运行调节;紧紧抓住中央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有利时机,积极向国家争取支持,黔中水利枢纽一期工程等重大项目获得国家批准立项,社会事业、重大基础设施和节能减排等领域一大批项目得到了国家支持,中央新增1000亿元投资安排我省48.45亿元,有力地支撑了经济的持续增长。
第二,加快以交通和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贵广快速铁路开工建设,加速了我省现代化交通体系建设步伐。这一项目的实施,改变了西南和西北地区原有的铁路网规划布局,贵阳至昆明、成都、重庆、长沙、南宁五条快速铁路被正式纳入2008年调整的国家中长期铁路网规划。黔桂铁路扩能改造工程贵州段基本建成,六沾、黄织铁路建设加快推进。完成公路投资210亿元,增长30.4%,其中高速公路投资120.3亿元。修编完成全省高速公路网规划。改造国省干线180公里。建成通乡油路2000公里、通村公路1.33万公里,新增88个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1000个建制村通公路。开工建设了一批航运工程。加快推进水利建设,中央和省共投入财政资金39.23亿元,比上年增长2.22倍。“滋黔”一期工程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治理病险水库150座。进一步加大了地下水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力度。120万亩烟水配套工程年度建设任务可如期完成。新增解决223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基本建成农村人口人均半亩有效灌溉面积。编制完成农村人口人均半亩基本口粮田建设规划。
第三,坚持以人为本,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完成10844户农村危房改造试点的基础上,又启动了3.2万户改造试点。省财政安排4.23亿元,启动了地质灾害户和受地质灾害威胁的69所农村中小学搬迁计划。健全廉租住房制度,新增解决4.4万户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进一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扩大覆盖范围,基本实现了以县为单位的应保尽保,季度人均补助水平提高55元,保障人口由256.7万人增加到324万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基本实现应保尽保。城市低保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和分类施保继续巩固,54.5万人享受城市低保,月人均补助水平提高到144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补助标准从上年的40元提高到80元,参合率达到92.1%,提高7.2个百分点;全面实施了城乡医疗救助制度,194万城乡困难群众得到及时救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扩大到7个市州地,参保人数达到105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均超过计划任务,基本养老和失业保险实现市级统筹。针对物价上涨,省财政共安排1.9亿元对城乡困难群众和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高校(高职)学生进行了补贴。城镇新增就业18.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面完成了计划任务。建立了新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库区移民得到妥善安置。大幅度增加救灾救济资金投入。积极支援汶川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连续五年实现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双降”。信访工作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打黑除恶”严打整治专项行动,有力维护了社会稳定。
第四,坚持以农民增收为纲,不断加大“三农”工作力度。省财政安排54.5亿元用于支持“三农”,增长61.2%。中央和省共安排各类涉农补贴49.9亿元,翻了一番。在遭受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通过改种补种、实施粮食增产工程等措施,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1158万吨,增长5.2%。坚持把畜牧业作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面来抓,畜牧业增加值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33.7%,提高1.1个百分点。经济作物比重进一步提高,蔬菜产业初步成长为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的外向型产业,农民人均蔬菜种植纯收入达到388元,增加55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4%。大力推进新阶段扶贫开发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减少农村贫困人口50万人,实现易地扶贫搬迁3万人,建成沼气池20万口,启动了大中型联户沼气池建设,村庄整治取得新成效。现代农业综合示范点建设稳步推进。
第五,大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做强做大特色优势产业。电力、煤炭、饮料、烟草四个行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9.3%。在遭受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市场变化影响的情况下,贵州电网发电量达到988亿千瓦时,增长3%。新增电力装机容量364万千瓦,黔电送粤“五交两直”大通道全面建成。争取国家提高了“西电东送”上网电价。建成投产一批大型煤矿,大矿帮带小矿工作顺利开展,原煤产量达到1.18亿吨,增长4.5%。开工建设了一批煤化工、磷化工、煤电一体化项目。白酒工业加快发展,茅台酒产量突破2万吨,规模以上白酒工业企业实现利税96.4亿元,增长48.5%。卷烟工业实现利税106.1亿元,增长17.4%。大力发展以旅游业为龙头的服务业,实现旅游总收入653.13亿元,增长27.5%。装备制造、特色食品、民族制药、旅游商品等产业加快发展。把推动科技进步、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区域科技创新等体系建设,启动实施了7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4项省重大科技专项重点项目和一批高新技术产业项目,新建了一批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得专利授权1683件。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
第六,切实加强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巩固和增强生态优势。坚持把节能减排摆在现代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位置来抓。加快国家循环经济试点和循环经济基地建设,大力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1%,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1.54个百分点。大幅度增加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投入,省财政在年初安排1亿元的基础上四季度又追加安排2亿元,共3亿元用于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市污水处理率和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提高3个和2个百分点。加强重点流域和重点领域污染治理,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达83.3%。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工业企业排污口全部取缔。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继2007年之后继续实现“双降”。启动实施55个县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全面打响了石漠化综合治理攻坚战。加快林业灾后恢复重建,恢复植被面积248万亩。完成营造林260万亩,人工种草和改良改造草地分别完成61.62万亩和20.93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740平方公里。
(责任编辑:袁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