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频道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营养餐"必须是"良心餐"

2012年05月31日 15:20   来源:光明网   梦离柯
    日前,有网友微博爆料称,安徽金寨某所学校配送的营养餐中的苹果几乎没有一个是好的,而这都是由教育局招标企业统一配送的。(2012年5月27日《南方都市报》)

    自从“营养餐”这个本该令学生和家长温暖、感动的名词出现后,伴随着却是各路负面新闻:供货商赚差价、多起学生食用“营养餐”后食物中毒、教育局招标企业统一配送劣质苹果……这些都令我们诧异,很多“营养餐”里竟然没有“良心”!

    此前,一些偏远地区的孩子没能吃到午饭,经媒体报道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以邓飞为首的爱心人士发起“免费午餐”走进了各中小学校。当孩子们为能吃到平时很难吃得上的苹果之时,却发现苹果是烂的。如果不是有嫉恶如仇的网友爆料,如果不是记者眼尖发现了这条微博,这样的事情可能还不为公众所知,更不会受到上级部门所知并得到重视,那样的话,不知道孩子们还要吃多久诸如烂苹果这样的“营养餐”。还令人忧心的是,与烂苹果同生的,还有没有隐蔽性更强的地沟油之类的劣质作料?同时,那些信息不够通畅的偏远地区的孩子们是否也在经历同样的遭遇,吃着劣质的所谓“营养餐”?

    此次的劣质“营养餐”中,给孩子们提供食物的企业竟是由当地教育局招标的,这样的企业是如何在招标中中标?运营背后是否有猫腻?有关部门一定要尽早给公众一个准确的答案。

    我们经常强调,要净化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环境,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就必须把工作落到实处。管好学生的“营养餐”,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孩子们在长身体的时候,必须能吃到安全、营养的食品。而学生餐,一旦出现问题,必将是非常恶劣的群体性事件,也将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所以一定要从源头上把好关,慎重、慎重、再慎重。

    对于提供“营养餐”的商家而言,在获取利润的同时,必须要把“营养餐”做成“放心餐”,一切以孩子的身心健康为本,不能昧着良心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对食品的进货渠道、农药残留的检测结果等等重要信息,都要尽到告知义务,让学生、家长都有知情权。

    对于学校、教育局、食品监管等部门来说,学生食堂不能成为一些人赚取黑心钱、骗取国家补助、残害学生健康的地方,在招进投资企业的时候,各尽其责,做到前期考察、后期监管一刻都不放松。对那些在“营养餐”中做文章的商家、主管部门负责人,一定要进行严惩,还孩子们公道,还全社会公道。让“舌尖上的中国”里的孩子们生活在绿色、良心、安全的阳光和温情里,而不是烂苹果、毒豌豆、黑心馒头、红色土豆等晦暗与肮脏里。

(责任编辑:龙巍洋)

分享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