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中产现状分析:上海本地人超一半是中产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内地中产现状分析:上海本地人超一半是中产

2012年08月08日 10:06   来源:东方网   

  欧洲中产启示

  上海经济评论:2008年金融危机,欧洲中产阶层引起关注,有些评论认为欧洲中产阶层开始没落。欧洲如何试图改变状况?卢汉龙: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欧洲的中产阶层同样也变成不安定因素了。

  现在,欧美各国越来越强调“第三次工业革命”和转型增长的问题。产品的制造过程中,生产环境已经不再重要,关键是要根据消费者的要求来设计各种类型的产品,物质生产跟创意是结合在一起的,这方面有很大的资本利润,也会提供很多劳动力市场。创意产业、知识服务业发展很快,这也是以后中产阶层保持社会价值的一种重要职业形态。

  上海经济评论:欧美中产阶层的变化,给中国的启示?

  卢汉龙: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资本愈来愈集中,社会性大生产越来越普遍,不过也要看到,整个生产系统还是有一个很长的链条,特别是在零售和服务性行业,要给私人企业发展空间。

  另外,我们现在思考问题需要摆脱传统的产业划分方法,在科技革命和新产业框架里看待职业类型。其实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界限日益模糊,第一产业里也有技术含量很高的,像食品安全的问题也是高科技的问题。所以要改变思路,看产业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技术含量如何。从事这些行业的人群是很多,其中不乏大量的中产人群。

  此外,重视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强调包容性增长,所谓包容性增长,就两个含义:一是人人有发展机会,能公平地进入市场;二是大家能分享,完善社保和福利系统,能够使大家的生活得以保障。如此,中产阶层的队伍方可扩大,中产阶层的行为方式也会逐渐形成。

  但是,这里面是有政策管理难度的,以前大家会认为,福利保障制度是在消耗资源,政府没有钱如何能够提供充分的福利保障。现在,欧洲出现政府债务危机,有一部分原因,确实是福利制度太好,给了搭福利便车的机会。但是,这不是根本原因。西方国家强调把福利保障当作生产要素对待,而非看作消耗性的促进社会公平的要素对待。假如,福利保障制度不好,再生产会出现困难,而且,社会发展的目的也会偏离初衷。

  现在,社会福利制度也强调,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强调要有公民意识,有些保障采取供款的方式,而非普惠方式。所以,社会保障制度的设计,是有管理难度的。需要公众进行讨论,要不同的利益群体都认为所设计的保障方式是合理的,这样才公平。

  我们现在的保障制度有些碎片化,按照身份背景来制定,如有社保(或"原市保")、镇保、综保、农保等。不可能完全不讲身份,社会保障需求是刚性的。因而,在基本国民保障基础上,根据不同的历史原因造成的碎片化差别通过不同的经费渠道来补充。(东方早报)

(责任编辑:李宏果)

商务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