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五库乡是国家级的贫困地区,从最近的陕西省西安市到这里,需要乘坐近12小时大巴到武都区,在转车4小时才能够到达。在这里有一群特殊的人,他们为了大山里孩子的教育,选择了留下来。(中广网记者 张曈摄)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在中国偏远的农村,至今仍然存在大量没有正式身份的"代课老师"。他们身处中国教育的最基层,拿着最低每月几十元的工资,却保障着千百万农村孩子有书读、有学上。身份尴尬、保障缺失,数以十万计的代课教师,始终去留两难。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家数次出台政策,解决代课教师问题,却为何一直步履维艰?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究竟应该何去何从?中央台五路记者分赴河北、四川、甘肃、贵州等地,试图寻找答案。
"东经103度 北纬 33.4度,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五库乡党家小学"
党家小学要和山下的寺坝小学合并了。听到这个消息后,代课教师张树龙坐不住了。张树龙是党家小学目前唯一的一位教师,在这所大山深处的学校里他已经教了23年书。张树龙舍不得这所跟他一样年纪的学校。即便如今的党家小学只剩下一间40平米的活动板房。
张树龙:我们这个村子本来就是个贫困的地方,如果再把这个学校一撤,(就给)孩子们增加了更大的负担。
蓝白相间的党家小学直愣愣的戳在党家村的村口,背后是成片的灰瓦黄墙的村落。曾经,党家小学并不是现在的模样。2008年512地震中,甘肃陇南地区受灾严重。党家小学仅有的两间教室、一间办公室全部倒塌。地震过后,张树龙和村民们在学校的废墟旁搭起塑料棚当作临时教室。没有黑板,张树龙便从瓦砾堆里把原来学校的大门卸下来,擦干净,挂在树杈上给学生们上课。
张树龙:这里就是搭了个塑料袋。
记者:塑料的?
张树龙:我一直坚守在这个地方,一直在教课,没有停。
(责任编辑: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