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地铁日最高客流量突破800万人次 安检接受考验_中国经济网——国家经济门户
当前位置     地方经济频道 > 即时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沪地铁日最高客流量突破800万人次 安检接受考验

2013年04月11日 09:37   来源:解放日报   

进站旅客正在接受地铁安检。 蒋迪雯 摄

  日前,一张“地铁车厢出现沙发”的照片在网上引起关注。“还好带进地铁的是沙发,不是什么危险物品,地铁安检是怎么做的?”不少市民表示担忧。

  据了解,地铁安检已实施4年多时间。但有市民反映,一些站点的安检“形同虚设”,乘客主动配合安检的比例很低。目前,上海地铁日最高客流量已突破800万人次,地铁安检能否跟得上?近日,记者进行了实地采访。

  下班高峰时段,作为地铁1、2、8号线的换乘枢纽,人民广场站人流如织。记者在一个安检口粗略统计,每分钟约有70余人通过安检通道。然而记者发现,在半小时内主动将携带物品放进安全检查仪的仅有39人,还有3人是在安检员提醒下接受了安检。大部分乘客则对安检视若无睹。一位提着两大包物品的阿姨低着头迅速走过安检通道,对安检人员的阻拦手势视而不见。几位西装革履的上班族则干脆目视前方,提着包,随着人流穿越安检通道。不少背着书包的学生,更是一路说笑着走进了闸机口。

  一些市民认为自己没有携带危险品,因此对安检员的提醒不屑一顾。在10号线江湾体育馆站,记者随机询问了一名手拿不少包装袋径直通过安检的乘客,她表示:“这有什么好查的,明显都是买的东西嘛!”在地铁宜山路站,安检员为了请一名乘客配合安检,连续追了三次,都拦不住这名乘客。对此,这名男乘客表示:“我一个手提包难道能装进炸弹吗?”

  12下一页

  12下一页

(责任编辑:韩茜)

共(2)页 首 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末 页  
鍒嗕韩鍒帮細
商务进行时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