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医生将在沪讨论治疗糖尿病最具争议的新方法

2013年05月10日 13:40   来源:文汇报   

  来自中外的世界顶尖医生5月10日、11日将在上海展开一场舌战,辩论内容是关于糖尿病、肥胖、高血压这三个疾病的最具争议的临床治疗方案。昨天(5月9日),记者从这场学术辩论会的大会主席之一、瑞金医院内分泌代谢病学宁光教授处获悉,本次大会会议名称就颇具看点:“从争议到共识:糖尿病、肥胖、高血压”。

  宁光告诉记者,有关肠道激素对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将成为本次舌战的最大焦点。近年来,国际上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关注到肠道激素对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的影响,肠道与众多身体疾病错综复杂的关系被逐一认识后,它甚至被科学家冠以“第二大脑”的美誉。如果本次辩论达成共识,通过改变肠道激素治疗糖尿病等相关疾病,有望真正用于临床。

  吃出来的代谢异常

  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的防治是世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根据宁光教授向记者提供的一份关于中国患病人群(18岁以上成人)的最新数据,中国肥胖以及超重人群的发病率达到33%,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前期的发病率为25.9%,而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的发病率为71.%%。初略统计,中国18岁以上的成人80%以上患有以上三类疾病或有相应的问题,包括患病高危人群。中国已成为全球这三类疾病患者人数最高的国家。

  这三种疾病实际上都与代谢异常有关,而中国的研究者进一步研究发现,中国人的代谢异常大多是“吃出来”的。数据显示,欧美患者大多同时表现为高胆固醇血症,这与心血管疾病的关系更明确;而中国患者大多表现为高甘油三酯,这正是与高油、高脂、高糖等不健康的饮食习惯相关。

  “生活条件的改善正在潜移默化中改变着我们的体型和健康状况。仅以高血压为例,我们居高不下的发病率与盐的高摄入密切相关。”宁光教授称,这三种疾病正对医学界提出迫切的要求,即有没有适合中国的治疗方案?

  肠激素突然爆红

  近年来,在探讨这三种内分泌代谢疾病的发病机制时,科学界在肠道领域获得了重要发现。科研人员发现,这根盘踞在人体腹腔内的管道与大脑、胰腺、肝脏等众多器官“互通有无”;而解码它们的沟通情况有望改变疾病的发展,尤其是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譬如,通过改变肠道激素,可以影响糖尿病的发生与发展;而通过食物成分与肠道菌群的改变,也有类似功能。

  肠道如何会与糖尿病、肥胖甚至高血压等一系列疾病有关?宁光教授告诉记者,世界上第一个被发现的人体激素就是肠激素——肠促胰液肽,但100多年来,它一直倍受科学界冷落。直到最近,科学家在北美发现了一种巨蜥,它们每年仅进餐3-4次。科学家发现它们的唾液有特殊的血糖调节机制,结果从其唾液中发现了与肠促胰液肽相似的成分。美国一家知名制造公司很快据此研发出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新药。

  而随着研究深入,研究者又发现肠道分泌的激素中至少有10种以上的激素与胰岛素的分泌有关,而后者与糖尿病、肥胖、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并且,肠激素不仅作用于肠道,还作用于其他器官,比如大脑,它能抑制大脑中一个被称为“食物中枢”的区域。

  辩论,健康的学术生态

  与此同时,科学家又发现肠道菌群与人体的肥胖、糖尿病有关。人的肠道内有3000多种以上的菌群,它们的基因量是人体基因量的3倍,是一个非常大的细菌量。眼下各国的科研工作者都希望找到改善菌群环境的药物,进而找到防治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突破口。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医生通过医治体内炎症,患者的口腔溃疡得以痊愈。宁光称,菌群的改变就是为了解决体内的炎症问题,而根据最新的国际医学认识,包括肿瘤、糖尿病在内的众多慢性病,都被认为是“慢性低度炎症性疾病”,医学界认为,调整好体内的菌群,人有望变得更健康。黄连素、阿司匹林,以及人参中的某些成分等药物,都在近年被发现与菌群、胃肠激素、体内炎症改善相关。

  “但这也是存在争议最多的地方。比如我们已经证明了菌群与肥胖的关系,但菌群与糖尿病的关系还有许多争论。”宁光说,5月10日、11日的会议将就此展开讨论。

  当然,这种讨论并非让人脸红尴尬的门户之见,而是全球内分泌代谢疾病领域一年一度的盛会——每届都会就最近热门的争议展开辩论。“每年,新发现新论文层出不穷,必须要达成最大范围的共识,才能真正改写临床治疗指南,造福病患。”在宁光看来,辩论,正是一种健康的学术生态;会议选择在中国,也是对近年来中国的研究成果的一种肯定。(记者 唐闻佳)

(责任编辑:吴肖叶)

商务进行时